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124篇
航空   895篇
航天技术   126篇
综合类   75篇
航天   3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自主火星探测高集成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型化、高集成化是深空探测载荷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我国自主火星探测计划中,设计了一种高集成化的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采用从传感器到电子学进行最大限度共用的设计思路,在一台仪器中实现对离子和能量中性原子进行能量、方向和成分的探测,大大降低了仪器对卫星平台的资源需求。仪器采取静电分析进行离子的方向和能量测量、采取飞行时间方法进行离子成分的测量。中性原子采用电离板电离成带电离子,后端的能量测量和成分测量与离子相同。鉴定件样机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测试定标,结果表明其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2.
本振源是超宽带变频系统中的核心部件,本文以超宽带上变频系统为例,介绍变频系统中本振信号的产生技术。本文所设计的超宽带变频系统,经过三次上变频,可将(0.8~2.8)GHz 的低频信号变换至(0.5~40)GHz。变频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点频本振和一组宽带本振,基于PLL+DFS 的方法产生点频本振,基于DDS+DFS 的方式产生宽带本振。  相似文献   
53.
邢亮  黄晖  田丹 《航空计算技术》2014,(1):123-125,130
为了发挥NANDFlash在机载环境中非易失性、体积小、固态性、重量轻、低功耗、抗震动等特点,介绍了NANDFlash的存储特性,对NANDFlash存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域机制的地址映射方式和基于阈值的损耗均衡方法,为机载系统能够更加可靠、实时和安全地进行数据存储提供了选择。  相似文献   
54.
55.
模块化空间折展机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块化空间折展机构具有拓展灵活、通用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可满足长距离深空探测、长期在轨空间站建设和超广域卫星通信等重大航天工程对大型/超大型空间折展机构的需求,是一种新型关键的航天装备。针对应用需求,阐述了模块化空间折展机构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伸展臂、太阳翼和空间可展开天线等3类折展机构中具有模块化特征的典型构型,分析了模块化空间折展机构的结构组成、展开原理、驱动方式及应用现状,从机构创新设计方法、地面微重力试验及仿真、空间在轨装配技术、空间在轨建造技术等4个方面,展望了模块化空间折展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大型空间折展机构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6.
高压捕获翼(HCW)构型是一种满足高速飞行器高容积、高升力、高升阻比的设计需求的新型气动布局.最近研究表明,HCW构型能够提高飞行器在连续流区的升力和升阻比,缓解飞行器设计中高容积率与高升阻比间的矛盾.为探究该气动布局在过渡流域(70~100 km)的气动特性,以一种楔—平板组合的高压捕获翼原理性构型作为模型,采用直接模拟Monte Carlo(DSMC)方法,详细分析了该模型在典型高超声速条件(马赫数20)下的流场结构和壁面气动力/热分布.结果表明,随着飞行高度增加,稀薄效应增强,机体压缩产生的激波厚度增加,激波边缘逐渐模糊,机体与捕获翼之间的开放通道内出现压力干扰.同时,高压捕获翼表面的摩擦系数迅速上升,气动摩擦成为制约捕获翼构型升阻比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捕获翼材料表面的适应系数对飞行器的气动力/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适应系数可以显著减小壁面摩擦和热流量,可通过选用适应系数较小的表面材料进一步提高该类飞行器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57.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distributed framework for the lidar-based relative state estimator which achieves highly accurate, real-time trajectory estimation of multipl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 in GPS-denied environments. The system builds atop a factor graph, and only onboard sensors and computing power are utilized. Benefiting from the keyframe strategy, each UAV performs relative state estimation individually and broadcasts very partial information without exchanging raw data. The com...  相似文献   
58.
类杆锥式对接机构捕获动力学分析与参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大伟  田浩  赵阳  关英姿  赵丹 《宇航学报》2008,29(6):1717-1722
针对面向在轨服务的小型航天器上使用的类杆椎式对接机构,给出了其参数设计及其 动力学分析方法。采用虚功率原理和赫兹模型建立了对接机构的整体接触碰撞动力学模型, 通过对不同初始条件下捕获阶段动力学仿真评价完成了缓冲阻尼参数的设计,实现了对接机 构的整体性能满足设计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59.
基于飞秒激光激励闪锌矿晶体的太赫兹源实现方法较为简单,已有研究证明发射效率与晶体晶向选择,飞秒激光入射角以及偏振态相关,文章通过详细的理论分析与数学计算,讨论了正入射以及斜入射情况下太赫兹辐射最优化条件,获得了明确的飞秒激光入射角、偏振态、晶体晶向的选择依据,对提高太赫兹输出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0.
在航空发动机机匣安装边装配过程中,不同位置螺栓之间会产生弹性交互作用,不同加载方案会使装配后的螺栓预紧力存在一定的分散度。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3层带止口机匣安装边3维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加载方案下螺栓预紧力的施加方法。基于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3层机匣安装边分别在顺序加载方案、交叉加载方案和正反顺序2轮加载方案下螺栓预紧力的分散度。搭建了相应的试验装置,分别对3种加载方案的预紧力分散度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正反顺序2轮加载后的螺栓预紧力分散度最小,在3层止口机匣安装边上采用正反顺序2轮加载方案后的螺栓预紧力分散度较小,在有限元仿真中螺栓预紧力分散度为2.43%,在试验中螺栓预紧力分散度为4.98%。采用此方案加载后,止口机匣安装边能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和较好的刚度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