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61篇
航空   399篇
航天技术   53篇
综合类   46篇
航天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01.
纯钛及其合金表面纳米多孔TiO2膜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含有HF酸和C rO3的电解液中,恒压直流阳极氧化法可以在TA 1和TC 4表面分别制备获得纳米多孔T iO2膜。各阳极氧化参数对于纳米多孔膜的宏观形貌、微观结构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阳极氧化电压的增高,纳米多孔T iO2膜的平均孔径值和氧化膜厚度也随之增大;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膜的厚度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增厚,当达到极限值后保持不变;在较高电压下,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纳米多孔T iO2膜的平均孔径值明显增大;在较低电压下,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纳米多孔T iO2膜的平均孔径值没有明显的变化。试验表明纳米多孔T iO2膜的生长过程强烈依赖于电场支持下电解液对钛基体的溶解过程(即场致溶解过程)。  相似文献   
502.
典型层板冷却结构中流体流阻与换热特性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进气孔、扰流柱和出气孔个数之比为1:4:1的典型层板冷却结构的流体流阻与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进、出气板间距不大的层板模型, 出气板内表面的换热系数最大, 扰流柱表面的换热系数次之, 进气板内表面的换热系数最小.对不同层板模型的比较表明, 相同流量下随着进气孔直径的增大, 流阻系数增大, 进气板内表面的换热系数变化不大、出气板内表面的换热减弱;随着出气孔直径的增大, 流阻明显减小, 进气板内表面的换热减弱, 出气板内表面的换热变化不大;随着出气孔倾角的增大, 流阻增大, 进气板内表面的换热增强, 出气板内表面的换热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03.
陶立权  孙鹏  钟兢军 《推进技术》2013,34(7):898-903
以跨声速风扇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周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静叶根部20°正弯对总压畸变条件下风扇性能和流场结构的影响.通过对设计转速下风扇全工况进行求解,对比分析了静叶采用直叶片和弯叶片时设计点和近失速点的风扇性能和流场结构.通过与均匀进口条件的风扇性能对比,探讨弯叶片对风扇效率、稳定边界以及抗畸变能力的影响,重点研究弯叶片对动静叶流动损失的影响以及对级性能的影响和改善机理.研究表明,均匀进口时,根部20°正弯静叶可以改善风扇在近失速点附近的性能,而在设计点附近,弯叶片的作用不明显;进口总压畸变条件下,静叶根弯20°能有效改善风扇性能,提高稳定性;静叶根弯对流场的影响取决于具体的流场结构,流动状态越恶劣,弯叶片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504.
为满足微纳米三维接触扫描探头测力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DVD光学读取头的测微力计。该测微力计由固定及微调支座、L形铜条、平面反射镜、DVD光学读取头和阻尼装置五部分组成。当力作用在L形铜条上时,贴在铜条上的平面反射镜会产生微小位移,该微小位移由DVD光学读取头来感测;通过建立被测力与平面反射镜微位移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微小力的测量。用该测微力计对一个微纳米三维接触扫描探头的测力过程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与对该微纳米三维接触扫描探头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05.
边界层综合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对二元翼型模型和三元三角翼模型表面边界层转捩用表面热膜技术、红外热像仪技术和液晶显示技术在同一风洞中同时进行显示和测量并进行比较的结果。对二元NACA-0012翼型表面边界层转捩点位置测量,三种方法都给出了相吻合的结果。三元的60°三角翼模型经过多次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表面热膜技术能够给出三角翼模型表面边界层转捩位置的定量侧量结果。红外热像仪技术和液晶显示技术研究在应用时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合适的条件下也能给出模型表面边界层转捩位置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506.
针对传统集群聚集算法在航天器集群规划应用中存在燃料消耗大、不均衡以及耗时过长等问题,提出了向心聚集的能量最优聚类避碰算法。该算法首先基于集群相对运动方程与有限时间的能量最优模型,建立了自适应的向心聚集的能量最优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于耗时较长且碰撞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量最优的聚类避碰算法,以模块间安全距离矢量作为避碰约束,将能量消耗作为聚类算法指标进行改进。仿真验证表明,该算法可以自适应选取集群聚类的中心,有效避免碰撞,减少集群聚集总能量的消耗以及模块间能量消耗的不均衡性,使得工质消耗达到全局最优,且耗时仅有常规遗传算法的万分之一。该算法为集群快速安全聚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07.
针对包含预滤波器的GNSS/INS非相干超紧组合架构,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滤波器的两级AIME慢变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预滤波器构建第1级AIME检测,并设计了关于第1级AIME检测统计量的检测量Kalman滤波器。在发生慢变故障时,第1级AIME故障检测统计量存在递增趋势。对于检测量Kalman滤波器而言,这种递增趋势也可视作一种慢变故障。以检测量Kalman滤波器为基础,构建了第2级AIME检测算法,以达到减小故障检测时间的目的。在单星和两星伪距慢变故障场景下,进行了仿真与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正确识别故障卫星并且可以显著减小慢变故障的检测时间。对于小变化率的慢变故障,所提方法在检测时间上的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08.
为提高发动机燃油效率,延长燃油喷射体的使用周期、降低维护成本,利用电解加工技术和相贯结构的阴极开展燃油喷射体内交叉孔相贯处的去毛刺和过渡圆弧修形试验研究,实现电解去除交叉孔相贯处的毛刺,且达到修形后相贯处过渡圆弧半径R=(2.0±0.2) mm的目的。建立交叉孔相贯处电解修形过程的数学模型,基于COMSOL软件进行不同加工时间和电压下电解修形过程的数值求解,开展交叉孔相贯处电解修形过程的工艺试验,对比分析相同工艺参数下数值求解与修形试验得到的过渡圆弧半径,验证修形过程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得到相贯处过渡圆弧半径随加工时间和电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工时间t=360 s、加工电压U=12 V时和加工时间t=420 s、加工电压U=10 V时,数值求解与修形试验得到的过渡圆弧半径较好地满足了过渡圆弧半径R=(2.0±0.2) mm的要求,且修形后的交叉孔相贯处的过渡圆弧轮廓明显。  相似文献   
509.
卡尔·费休库仑法水分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卡尔·费休库仑法,对日本三菱公司的CA-06水分测定仪不能直接检测的固体、油品和气体中水分含量进行检测技术研究.组建了固体、油品及气体水分检测系统,试验验证检测结果准确、可信,使CA-06水分测定仪应用范围得以拓宽.将建立的检测技术应用到泡沫材料、气相白碳黑、桂树脂及高纯氢气中的水分含量检测,均获得了较好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510.
基于均匀圆阵的信号二维方向角高精度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均匀圆阵(UCA),提出一种信号二维方向角的高精度估计方法。首先,充分利用了信号的空、时域信息,构造时空旋转矩阵,从而达到多个信源分离的目的。其次,直接利用UCA的阵列流形,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信号二维方向角。最后,给出解相位整周期性模糊的方法。计算机仿真表明了此方法具有估计精度高,对阵元的幅相误差鲁棒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