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210篇
航空   1326篇
航天技术   253篇
综合类   178篇
航天   50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结构系统是运载火箭关键系统之一,对运载效率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深入研究了国外运载火箭结构系统发展现状,根据我国运载火箭发展需求,结合我国航天发展和基础工业实际情况,从材料、结构形式、制造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运载火箭结构系统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关键技术,对提升运载效率和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星箭耦合力学分析中的卫星混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准确预示卫星所承受的载荷和动力学环境,需要卫星研制单位提供卫星动力学模型,进行星箭耦合动力学响应分析。随着“细长型”构型卫星逐步增多,仅以星箭界面载荷进行卫星强度校核会带来较严重的过设计,需要形成一种适应内部界面载荷提取的卫星分析模型生成方法。基于子结构缩聚及装配的基本原理,将卫星合理划分为多个子结构,推导了各子结构缩聚后质量和刚度矩阵的生成方式,介绍了子结构间物理连接单元与各子结构缩聚模型装配的原理以及卫星混合数学模型生成过程。以某典型卫星结构为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卫星混合模型在保留了缩聚模型各项优点基础上,实现了卫星内部界面物理单元的载荷输出。  相似文献   
993.
类X-37运载器气动布局概念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二次曲线方法与基于类型函数和形状函数的CST方法,提出一种类X-37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外形,进行机体的气动力分析和控制舵的匹配设计,研究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和操纵效率问题。研究表明,该方案可以获得较高的配平攻角,有较高的容积利用率和机动控制效率,可以作为未来航天飞行器的潜在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994.
讨论了飞机增稳系统的耗散控制问题.首先将增稳系统的运动方程简化为定常线性系统;其次,研究系统的耗散性分析;再次,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使得系统的闭环系统耗散;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某型发动机滑油颗粒监测试验数据预测分析的需要,主要研究了时间序列模型和灰色模型两种预测模型,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灰色时序模型;分别进行预测分析,并比较预测精度。预测结果表明:灰色时序模型预测精度高,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有较高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空中应急功能是指在空中发动机停车或发电机、液压泵、电源系统关键部件失效时,为飞机提供应急电源和应急液压源的能力,主要用于提高飞机安全性。从战斗机发展需求出发,通过分析空中应急功能的必要性及对飞行安全性的影响,归纳总结了国外典型三代、四代战斗机空中应急功能的使用规律和发展趋势,得出先进战斗机具备空中应急功能十分必要的启示,可为开展飞机电源系统及第二动力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7.
设计了一种半自动压提环机新型送料机构,对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后续机构的进一步优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8.
999.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监测需求,考虑传统甚长基线干涉(VLBI)测站高成本、高投入和GEO卫星专用观测时段有限等制约条件,研发了简易型VLBI观测系统,并组建了包括上海、都匀和乌鲁木齐三站的微型VLBI网(micro VLBI network,MVN),开展了并置站测试以及对GEO卫星亚太6C的连续监测,并评估了当前MVN的观测能力。结果表明MVN扣除系统差后的单站接收精度为2ns,各基线观测时延拟后残差约几纳秒,GEO目标实测位置精度为百米级(内外符精度分别约100m和400m)。不同于传统VLBI和其他GEO监测手段,MVN还具备全天时、全天候、低造价、易布设及易推广等特点,充分表明了其在GEO卫星监测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