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09篇 |
免费 | 9551篇 |
国内免费 | 207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9281篇 |
航天技术 | 1491篇 |
综合类 | 445篇 |
航天 | 26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9篇 |
2023年 | 276篇 |
2022年 | 539篇 |
2021年 | 599篇 |
2020年 | 659篇 |
2019年 | 1301篇 |
2018年 | 1444篇 |
2017年 | 1422篇 |
2016年 | 1402篇 |
2015年 | 1370篇 |
2014年 | 1183篇 |
2013年 | 1204篇 |
2012年 | 1189篇 |
2011年 | 1128篇 |
2010年 | 1155篇 |
2009年 | 1136篇 |
2008年 | 1000篇 |
2007年 | 867篇 |
2006年 | 704篇 |
2005年 | 482篇 |
2004年 | 472篇 |
2003年 | 382篇 |
2002年 | 422篇 |
2001年 | 327篇 |
2000年 | 294篇 |
1999年 | 313篇 |
1998年 | 238篇 |
1997年 | 208篇 |
1996年 | 162篇 |
1995年 | 138篇 |
1994年 | 143篇 |
1993年 | 195篇 |
1992年 | 140篇 |
1991年 | 317篇 |
1990年 | 264篇 |
1989年 | 295篇 |
1988年 | 208篇 |
1987年 | 83篇 |
1986年 | 35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112.
113.
基于三维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无限大体裂纹尖端弹性应力场理论解的前几项多项式函数,对实际裂纹体弹性应力场有限元解进行拟合来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该方法在计算应力强度因子时不需要预先假设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状态,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更符合三维裂纹体裂纹尖端实际的应力应变状态.首先基于二维无限大板中心穿透裂纹应力场理论解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探讨了拟合确定应力强度因子需要的多项式应力函数的项数.然后分别以二维大板中心穿透裂纹、三维大体内埋圆裂纹和三维有限厚板中心穿透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为例,通过与无限大板和无限大体应力强度因子理论解以及基于位移外推法和1/4节点张开位移法的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解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合理反映三维裂纹体裂纹尖端的实际应力应变状态,计算得到的应力强度因子数值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4.
三元乙丙橡胶薄膜黏接界面温度相关性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悬臂夹层梁(DCSB)试件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薄膜黏接界面Ⅰ型断裂的温度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线弹性断裂力学(LEFM)方法获取了黏接界面断裂能,将其与单轴拉伸所得内聚强度作为双线性内聚力模型(CZM)参数,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双悬臂夹层梁试件的Ⅰ型断裂行为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验曲线偏差较大,偏差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未经修正的线弹性断裂力学方法所求断裂能存在较大的误差,需对其进行修正.调整模型参数使仿真曲线与实验曲线重合,获取了黏接界面的准确力学性能参数,采用此参数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证明了模型的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5.
随机响应面法在结构随机响应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传统的响应面方法以一般多项式逼近结构的随机响应,但这种方式并不能保证收敛性.以随机多项式为基础的随机响应面方法,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两个数值例子和一个发动机轮盘实例来验证这一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随机多项式次数的增加,随机响应面所得到的响应概率密度曲线愈加趋近于由蒙特卡罗方法所得到的概率密度曲线. 相似文献
116.
采用滑移网格技术求解Navier-Stokes (RANS)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共轴刚性双旋翼/机身的干扰问题。通过Caradonna-Tung旋翼、Robin直升机、Maryland直升机旋翼/机身干扰和Harrington 2共轴双旋翼等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旋翼流场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以Maryland机身为原型,分析了不同桨距的共轴刚性双旋翼与机身之间的干扰特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共轴刚性双旋翼/机身的气动干扰特性;由于机身对于共轴刚性双旋翼下洗流场的阻滞作用,旋翼的悬停效率增加5%左右,并且随着拉力系数的增大使得悬停效率的增量更加明显;旋翼的悬停效率增加主要来源于下旋翼0°方位角附近的桨叶升力系数的增大,并且拉力系数的增量由桨根向桨尖方向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7.
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栅极光学系统的PIC/MCC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求日益昂贵的电推力器工质氙气的替代品,探讨氩气作为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工质的适用性,采用混合PIC方法模拟了氩等离子体在栅极光学系统中输运过程,分析了氩离子束流的聚焦效果、氩等离子体的空间分布和流动特性。结果表明:氩离子束流在已有栅极系统中具有良好的聚焦效果;束流中CEX离子仅占离子总数的万分之一,影响较小;氩气作为工质时,离子喷射速度为75km/s,加速栅极后回流速度为38km/s,与电动力学理论预估值一致。 相似文献
118.
119.
为了研究相似度排序问题,对概率神经网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对其输出进行了改进,使之输出后验概率,进而进行相似度排序。结合电火工品发火性能的预测问题,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相似度排序方法与实际结果相符,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