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7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249篇
航空   1003篇
航天技术   408篇
综合类   245篇
航天   4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设计了一种双旋流气动雾化喷嘴、中心点火的结构紧凑的小型预燃室。并利用数值和实验手段研究了预燃室内部流动特征、油雾的索太尔平均直径(Sauter mean diameter,SMD)及稳定点火范围。数值结果显示:由于采用双旋流设计,在气动雾化喷嘴出口处气流的周向速度很大,在轴向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回流区。实验结果显示:该预燃室气油流量比大于3.5时,SMD小于10μm;马赫数在0.37~0.84范围内,均可在一定余气系数内完成点火。  相似文献   
992.
环形热管砂轮强化磨削弧区换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磨削过程中,在超过临界值的高磨削热流密度下,即使有再多的磨削液进入弧区也无济于事,因为磨削液既已处于成膜沸腾状态,由于工件表面所覆盖的汽膜层的阻挡,磨削液很难真正起到换热作用,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工件必定很快发生烧伤。本文结合热工领域的换热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热管技术强化磨削弧区换热的全新构想,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新型的环型热管砂轮,以大幅提高弧区临界热流密度。最后,分别使用环形热管砂轮和普通砂轮进行磨削测温试验,验证了环形热管砂轮高速疏导磨削热,降低磨削温度,从而提高材料去除率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93.
This study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using the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MREs) medium to improve the formability of T-shaped Inconel 718 tubes during the bulging process. Besides, the influence of the punch size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magnetic field on the branch height and wall thickness distribution of the T-shaped Inconel 718 tubes are also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s formed by the punch with a length of 5 mm in the pressurization zone have better forming quali...  相似文献   
994.
在月面环境下实施钻取采样作业任务,采样钻具将受到驱动部件的高频冲击作用以及月壤交变载荷的复合作用,钻进过程中还可能需要钻具反转。为了确保在各种复杂条件下钻具的螺纹连接不松脱、不错相,对采样钻具螺纹连接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应用施必牢螺纹实现防松的方案,并与标准螺纹进行了对比性实验研究,验证了施必牢螺纹在采样钻具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5.
胡荣光  邓智泉  蔡骏  王骋 《航空学报》2015,36(7):2340-2349
无位置传感器的中低速运行控制是开关磁阻电机研究的难点问题。为实现中低速阶段对转子位置的连续估计,提出一种基于PWM控制的无位置传感器方法。该方法将开通关断角所对应的参考信号与高频三角载波进行交截,并将得到的PWM信号作为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的开关管驱动信号。通过对PWM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可知,该PWM注入方式等效于注入载波频率的高频正弦信号。然后,对电流信号进行滤波及坐标变换处理,解算出连续的转子位置信息。针对电感曲线正弦度不高的问题,通过移相相减的方法消除二次谐波,简化了位置估计过程。该方法无需额外注入高频正弦信号,易于工程实现,并具备高频信号注入法的精度。最后针对一台12/8结构样机,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6.
为了避免由单块反射面边缘误差导致拼缝产生物理干涉并引起反射面受力变形,保证大型紧缩场最终的型面精度及电气性能,针对典型的紧缩场反射面形式,在评价单块反射面边缘轮廓度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正交距离回归模型,用于计算单块反射面的标称尺寸、干涉误差以及边缘的修正量,并对整体拼缝干涉高风险区进行预估及修正.利用激光跟踪仪对某大型紧缩场单块反射面边缘进行了测量,应用上述方法分析并修正了干涉高风险区,保证该紧缩场的拼缝宽度满足(0.4±0.2)mm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997.
Bone loss induced by microgravity during space flight is one of the most deleterious factors on astronaut’s health and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an unbalance in the process of bone remodeling. Studies from the space microgravity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sruption of bone remodeling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hanges of four main functional bone cells, including osteoblast, osteoclast, osteocyte,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 limited availability, expensive costs and confined experiment conditions for conducting space microgravity studies, the mechanism of bone cells response and adaptation to microgravity is still unclear. Therefore, some ground-based simulated microgravity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bioeffects of microgravity and the mechanisms. Here, based on our studies and others, we review how bone cells (osteoblasts, osteoclasts, osteocytes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espond and adapt to simulated microgravity.  相似文献   
998.
500t级液氧煤油补燃发动机是我国首台采用双推力室方案、自身分级起动方式的重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结合重型发动机特点建立了描述发动机起动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影响发动机起动特性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发动机的起动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液氧主阀和发生器燃料阀打开时差应确保发生器点火在氧头腔充满后进行;流量调节器的转初级起始时间应早于推力室建压时间;燃料节流阀转大流量应在发动机起动受控段进行。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满足战场环境下网电对抗平台对不同信息层次的探测、攻击与防御能力以及通用化、模块化、协同的需求,设计了基于SCA的网电对抗平台的功能体系架构,并以组网雷达对抗为例,给出了基于此体系架构的多平台协同组网雷达对抗波形开发方案,仿真测试表明此网电对抗平台的功能体系架构具有可行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00.
网电空间认知电子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探讨了网电空间与认知电子战的内涵与联系,阐述了认知电子战属于网电对抗领域的观点,即认知电子战通过学习、评估、决策的融合,构建信息对抗的闭环,进而引导网电空间内的感知与攻防;随后,结合认知电子战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以及闭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战场网电认知的信息对抗平台架构,分析了平台功能需求与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研究成果在网电对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