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0篇 |
免费 | 172篇 |
国内免费 | 17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29篇 |
航天技术 | 177篇 |
综合类 | 157篇 |
航天 | 3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65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针对飞机结构中存在的多部位损伤(MSD,Multiple Side Damage)问题,对预腐蚀后多细节结构MSD发生概率进行分析研究.预腐蚀条件选为3.5%NaCl溶液浸泡240 h.通过7B04-T74铝合金单细节预腐蚀-疲劳及常规环境疲劳试验,得到了预腐蚀影响系数C.确定了预腐蚀后的MSD发生概率与常规疲劳试验MSD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预腐蚀后的MSD发生概率公式.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新的公式可以很好地反映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62.
763.
为满足我国大型航天运输系统对130 L低温冷氦气瓶的应用需求,采用Ti-5Al-2.5Sn ELI钛合金板材结合超塑性等温精密冲压工艺研制了130 L低温冷氦气瓶,并系统研究了Ti-5Al-2.5Sn ELI钛合金的低温变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i-5Al-2.5Sn ELI钛合金在20 K条件下呈现出滑移+孪生交替进行的变形行为,原始板材的不完全再结晶现象在热成形过程中得以消除,且球体本体的完全等轴再结晶组织及曲折晶界特征可以很好地协调Ti-5Al-2.5Sn ELI钛合金的低温变形过程,使其具备优异的低温力学性能。说明采用的超塑性等温精密冲压工艺是一种研制大规格航天压力容器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764.
765.
为了研究带止裂筋整体翼梁结构的裂纹扩展特性,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进行数值计算,对缩比试验件进行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当裂纹扩展到止裂筋前时进行剩余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梁缘条和蒙皮断裂情况下,止裂筋能够降低梁腹板上的应力强度因子幅值,对裂纹扩展起到拟制作用,其能够承担较大的静载荷从而实现破损安全设计,但是用止裂筋阻止疲劳裂纹扩展的效果并不显著;与梁弯曲产生的正应力相比,腹板上的剪应力不足以驱动Ⅱ型裂纹扩展。 相似文献
766.
石晓斌%许正辉%沈曾民 《宇航材料工艺》2001,31(3):29-32
分析研究了聚丙烯腈基1K碳纤维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密度及力学性能变化。通过研究发现,聚丙烯腈基1K碳纤维随温度上升,拉伸强度先上升后下降,拉伸模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密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总结了经过高温处理后碳纤维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初步分析了拉伸强度-温度变化趋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767.
768.
769.
航天器发动机羽流对太阳电池板力及热效应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差分求解N-S方程与DSMC方法相结合,研究了航天器单台发动机连续工作时的真空羽流对航天器太阳电池板的力效应和热效应。通过求解N-S方程,获得发动机喷管的内流场;再以内流场计算结果作为模拟粒子入口边界条件,应用DSMC方法,在并行计算机平台上进行三维羽流场和力及热效应计算,得到航天器单发动机连续工作情况下羽流场对太阳电池板的力效应和热效应。文章以太阳电池板处于斜45°状态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70.
有限推力下的航天器绕飞轨道保持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有限推力下的航天器绕飞轨道保持与控制问题.首先,针对绕飞轨道控制问题推导了精确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经过线性化的动力学方程.然后,在线性二次性最优控制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针对绕飞轨道的反馈控制系统,同时为了实现有限推力,设计了一个有界的非线性环节对控制加速度进行限制.数值仿真结果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渐进稳定、收敛快速,并且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最后,通过计算不同相对位置误差时轨道控制系统需用的发动机工作时间,估算了轨道维持与轨道控制的燃料消耗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