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64篇
航空   227篇
航天技术   66篇
综合类   30篇
航天   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整流网对水槽流场品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流网对降低水流湍流度有明显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加网后一般可使湍流度降低50%~70%;此外能极大地改善湍流度沿垂线的分布,使之趋于均匀。经比较发现40目网对提高水流品质效果最佳,其相应的密实度σ=0.3,和他人在风洞实验中建议σ<0.3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352.
凹半球降落伞模型在加速和定常流中的流场观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北京航空学院水槽中,用氢泡法对绕凹半球模型流动进行了研究。模型前后流速分布是用氢泡时间线测量的,它与在起动开始时由无旋流理论估算值接近,但当起动旋涡变大以后,在尾流中流速差别变大。在模型后部诱导出较大的反流速席。所以由无旋估计的虚质量只在开始时是可用的,并且在起动涡变大时,虚质量应更大。 在定常流中,在模型前有时形成一个大旋涡,这个旋涡是非定常的并且可能引起侧向力和伞的非定常运动。模型上适当开孔可减小甚至消除此旋涡。  相似文献   
353.
 将强制凝固的理论和试验结果应用到铝硅共晶铸锭柱晶凝固过程,得到了共晶片间距同凝固速度、形核过冷间的关系。柱晶凝固时共晶片间距同平均凝固速度因子V~(-2/3)成正比,还同凝固时形核过冷密切相关,形核过冷增加使共晶片间距减小。文中讨论了影响形核过冷的诸因素和凝固组织均匀性问题。  相似文献   
354.
后向台阶湍流边界层分离、再附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晋军  连淇祥 《航空学报》1994,15(4):393-398
应用激光测速仪对后向台阶湍流边界层分离、再附及发展进行了测量,得到时均流速、流向湍流度、平坦系数和偏斜系数等沿程分布。依据时均流速分布特性,得到分离区边界及再附点位置x_r=5.2h_s(h_s为台阶高度),再附后湍流边界层恢复速度型相似的位置x_T=13.5h_s。在详细分析湍流边界层区域时均及紊动特性的基础上,与光滑平板湍流边界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流速分布对数公式中积分常数较大外,无其它差别。此外,湍流边界层区存在尾流律,尾流参数π=0.29。  相似文献   
355.
一种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滚转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乾  赵忠良  王晓冰  李玉平  马上 《航空学报》2018,39(3):121553-121553
研究近空间高升阻比构型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的复杂稳定性问题,对其机动飞行安全和操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静、动态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开展了类HTV-2飞行器布局典型马赫数和迎角下,滚转方向静稳定性、单自由度和两自由度俯仰/滚转耦合运动动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飞行器滚转方向为静稳定;自由振动的滚转单自由度运动为衰减振动曲线,动导数为负值,表现为动稳定;强迫俯仰/自由滚转两自由度耦合运动情况下,由于惯性力矩和非对称滚转力矩共同作用,导致滚转出现振幅周期性变化的极限环运动,甚至失稳发散。  相似文献   
356.
胡建新  李洋  何志成  段炼  冯浩 《推进技术》2018,39(11):2588-2594
针对能实现多次启动和推力可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需求,研究了成型过程快、钝感、电控性能好和贮存稳定的离子盐电控固体推进剂(ECSP)热分解和燃烧性能。采用同步热分析仪(TGDSC)、钨铼微热电偶、单幅照相技术和扫描电镜-能谱仪,研究了ECSP的热分解特性、燃烧波温度分布、熄火表面形貌以及元素分布。结果表明:ECSP的热分解过程中依次发生PVA分解反应、PVA分解产物与LiClO4强烈相互作用,其中小组分添加剂加快了PVA分解;其燃烧区域分为预热区、凝相反应区、气相反应区;电点火到稳态燃烧过程为:通入电流加热推进剂,ECSP开始点火,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可燃性气体,产生初步火焰;热解产生的气相产物在气相区域进一步燃烧,同时大量熔岩状明亮颗粒在热分解气流作用下从燃面逸出,在气相区域燃烧并发出明亮的光。本文提出了ECSP的燃烧过程,为该类推进剂燃烧物理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57.
民机型号合格审定程序要求型号申请人通过系统性规划和实施型号研制过程,向局方提出正确、完整和可追溯的适航符合性证据,用"设计保证"确保产品符合适航规章要求。基于系统工程中"双V模型"(ValidationVerification,简称"双V模型")理论,以"研制规划保证回路"和"研制过程回路"为两条核心路径,辨识了证据体系与构型管理、民机系统研制过程及型号合格审定过程之间的接口关系,以飞机、系统和设备层级下的构型项目类型为框架,提出了以"规划保证"、"需求定义"、"逻辑/物理方案实现"、"确认数据"和"验证数据"五个维度构成的符合性证据体系,明确了证据链数据间的传递关系。  相似文献   
358.
槽壁几何参数对跨声速风洞流场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炼  白俊强  郭斌  崔晓春  李兴龙 《航空学报》2016,37(5):1440-145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再入片开角、槽腔扩开角和开槽形状对跨声速槽壁风洞流场品质的影响。在数值模拟方面,介绍了对应的出入口边界条件设置方法,通过量纲分析得出适用于内流问题的相似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再入片关闭工况下,其前缘处形成了声速喉道,难以建立稳定的试验段超声速流场;再入片打开工况下,试验段流场的不利扰动主要来自于从驻室到试验段的槽壁出流现象,其根源是驻室涡系产生的垂直于槽壁方向的冲击气流,较大的槽腔扩开角对冲击气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槽壁各部件对试验段流场品质的影响均是通过增强或抑制槽壁出流来实现的,其中开槽平面形状的影响尤为突出。采用基于自由变形(FFD)的优化设计方法得到了适用于试验段马赫数0.8到1.2状态的开槽形状,优化结果显示初始构型中存在的槽壁出流大部分得到消除,模型区马赫数均方差降低了一个量级,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359.
乔铁柱  尚尚  石依山  刘强 《遥测遥控》2024,45(1):126-132
电离层杂波的精确预测对提升高频地波雷达的目标探测性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人工兔子算法优化门控循环单元 (Opposite Artificial Rabbits Optimization optimized Gated Recurrent Unit, OARO-GRU)网络的电离层杂波短期预测模型。首先,依据高频地波雷达接收到的电离层杂波具有混沌特性这一先验知识,通过相空间重构技术构造GRU网络的输入和输出样本集;然后,融入反向学习和柯西变异两种改进策略用于改善标准ARO的寻优能力,并将其用于执行GRU网络的包含隐层节点个数、初始学习速率和最大迭代次数在内的三个超参数值的优选;最后,重新训练优化后的GRU网络,输入测试样本集进行测试,并依据给定的评价指标评估模型。实测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7种对照模型,所提出的OARO-GRU网络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和可靠性上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为有效改善高频地波雷达的目标探测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60.
徐环  尚尚  石依山 《遥测遥控》2024,45(2):89-98
隐身技术与高速飞行器的发展给雷达探测目标带来了严峻挑战,而长时间积累技术就是在信号处理领域帮助雷达进行目标检测时提高信噪比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高速高机动目标而言,信号在长时间累积中会在距离域和多普勒域引起跨距离单元走动和跨多普勒单元走动问题。“两跨”问题会严重影响积累增益,传统的MTD(Moving Target Detection,运动目标检测)方法已经无法对信号进行能量累积。为了解决“两跨”问题,提高雷达对高速目标的探测性能,近些年已涌现很多方法,本文将依据目标运动模型把长时间积累下分为径向匀速运动下的长时间积累、径向加速运动下的长时间积累、径向高阶复杂运动下的长时间积累三类进行分析,对相应模型下的“两跨”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综述和总结,意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