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20篇 |
免费 | 940篇 |
国内免费 | 47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601篇 |
航天技术 | 506篇 |
综合类 | 257篇 |
航天 | 8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213篇 |
2021年 | 206篇 |
2020年 | 221篇 |
2019年 | 185篇 |
2018年 | 191篇 |
2017年 | 199篇 |
2016年 | 175篇 |
2015年 | 180篇 |
2014年 | 200篇 |
2013年 | 228篇 |
2012年 | 244篇 |
2011年 | 265篇 |
2010年 | 264篇 |
2009年 | 250篇 |
2008年 | 188篇 |
2007年 | 185篇 |
2006年 | 171篇 |
2005年 | 142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基于CST方法的高空低雷诺数吸附式叶型耦合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一种基于类别形状函数变换(CST)方法的吸附式叶型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在高空低雷诺数条件下对叶型和抽吸方案耦合优化.结果表明:优化之后在20km高空低雷诺数条件下总压损失降低了65%,静压升提高了0.02,气动性能得到较大提升.而且由于优化过程中罚函数的引入使得优化后吸附式叶型在地面条件下性能也有所提高.对于高空低雷诺数条件下吸附式叶型在抽吸位置之前适当的增加叶型负荷,再通过抽吸来控制附面层,效果最优.并且最佳抽吸位置位于层流分离泡作用区域内.在层流分离泡作用区域内抽吸可以完全消除层流分离泡对叶型性能的影响,并且可以较好控制附面层位移厚度和动量厚度的增加,有效地减小附面层内的动量损失. 相似文献
342.
2.5维C/SiC复合材料单胞模型及刚度预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提取2.5维C/SiC复合材料经纱边界曲线,采用鲁棒最小二乘拟合得到了经纱轴向函数表达式,对拟合后的曲线进行合理简化,建立了参数化的2.5维C/SiC复合材料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双尺度模型对2.5维C/SiC复合材料进行刚度预测,分别为考虑纤维/基体/孔隙的微观尺度和考虑经纱/纬纱/孔隙的单胞尺度模型,刚度预测的方法采用刚度平均法和能量法.最后讨论了微观尺度的孔隙率对2.5维C/SiC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刚度平均法和能量法的计算结果差异较小,考虑微观孔隙率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得更好. 相似文献
343.
344.
345.
346.
低膨胀高温合金的发展及在航空航天业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回顾了低膨胀高温合金的发展历史."因瓦效应"和"时效硬化"现象的发现奠定了低膨胀高温合金发展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能源危机的爆发为低膨胀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业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最早的商用Fe-Ni-Co(IN9××)系列合金,经过用Nb、Ti强化,去Al,加Si等一系列成分上的变化,显著改善其应力加速晶界氧化脆性(SAGBO性能),从此低膨胀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大量应用.为改善此类合金的抗氧化和降低裂纹扩展速率等性能,又进行了新合金系的研究,即以Inconel 783合金为代表的Fe-Ni-Co-Al-Cr系合金和以Haynes 242合金为代表的Ni-Mo-Cr系合金的研究,这些合金在750℃仍能达到完全抗氧化,为新一代飞机发动机的发展提供了优质材料. 相似文献
347.
针对采用水作为二次流工质的流体喉部进行了冷流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该种固体火箭发动机流体喉部的一般规律,包括不同二次流射流方式,不同二次流流量下流体喉部的扼流性能,推力偏角及推力效率,数值模拟及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扼流性能与二次流的注射位置、注射角度及流量比有关,且随二次流/主流流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喉部二次流喷射能有效的调节有效喉部面积进而调节推力大小,当流量比为0.4时,最大有效喉部面积比为0.8;扩张段二次流喷射能有效调节推力方向,当流量比为0.4时,最大推力偏角为20°;喉部二次流与扩张段二次流入射位置存在相位差可有效降低喉部与扩张段二次流干扰. 相似文献
348.
公共设施投资的决策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渤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19(3):82-84
公共设施投资的成本与产生的社会福利如何比较,社会效益的提高有多大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政府所关心。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结合公共经济学的原理与近几年出现的一些新观点做出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模型加以解决。本文就是基于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并结合了笔者的一些新的观点所作的常识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349.
为研究超高速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碎片云的特性,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碰撞靶上发展了四序列激光阴影照相系统.该系统由YAG激光光源、阴影仪、成像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在采用多光源空间分离、偏振分光、光束角放大、补偿式滤光等技术后,获得了撞击速度v=4. 6km/s时碎片云的四序列阴影照片.笔者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调试情况及试验结果进行了介绍.调试及试验结果表明:(1)该系统可以获得最小间隔为1μs、曝光时间为10ns的4个不同时刻的超高速碰撞碎片云图像,满足碰撞试验中对碎片云照相的要求;(2)该技术可以发展为更多序列激光阴影照相系统,并应用于其它超高速瞬态过程的测量显示. 相似文献
350.
跨声速串列转子失速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跨声速串列转子的低裕度问题,就必须了解跨声速串列转子的流场结构与失速机制.设计了叶尖切线速度为450m/s,负荷系数为0.56的高负荷跨声速串列转子.基于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了该串列转子在0.5mm叶尖间隙下的叶尖流场结构与失速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叶尖间隙和前、后排叶片周向位置对串列转子特性的影响和失速机制的变化.结果表明:前排叶片的叶尖区域是 影响串列转子稳定性的关键;随着叶尖间隙的增加,串列转子的失速机制也发生变化,从前排叶片叶尖区域的尾迹与径向潜流堵塞后排叶片通道转变为前排叶片叶尖泄漏流堵塞;在较大周向相对位置(后排叶片压力面周向远离前排吸力面)的情况下,串列转子获得最好的效果,随着周向相对位置(PP)的增加,失速部位从后排叶片转移至前排叶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