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133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航空发动机环行燃烧室噪声测试数据,采用时间序列自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燃烧室噪声及动压仿真模型ARMA(17,16),并用其对噪声时间历程数据进行了最佳预测。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介绍了杭州萧山国际商务中心双塔楼的表面风压风洞试验及主要试验结果,分析讨论了该双塔楼沿高度变化的体型系数、对结构的顺风向、横风向风载以及扭矩,为整体结构和表面玻璃幕墙设计提供了合理的风载荷参数.  相似文献   
23.
正压漏孔校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外正压漏孔校准装置及技术的发展现状为基础,研究了定容变压法、恒压变容法、动态比较法等正压漏孔校准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和漏率测量范围,同时将它们的关键技术、实现的难易程度、优缺点等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并对我国正压漏孔校准技术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4.
高空飞行环境中液体运载火箭底部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数值模拟和飞行测试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液体运载火箭高空对流/辐射耦合换热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基于燃气多组分输运Navier-Stokes方程、热辐射方程、Realizable 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建立了高空含自由流的运载火箭燃气喷流流动模型。辐射模型采用离散坐标法(DOM),空间离散采用二阶迎风TVD格式,对多个典型飞行高度火箭底部热流进行大型并行计算,将数值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广泛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数值研究表明,火箭底部辐射热流在刚起飞阶段达到最大值,随着飞行高度上升,辐射热流逐渐降低,火箭底部对流热流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20 km高空达到峰值。本文的预测分析方法对液体运载火箭底部热防护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布雷顿循环和半导体温差联合发电技术在飞行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飞行器燃烧室高温壁面提出了初步的闭式布雷顿循环和半导体温差联合发电方案。首先,建立了简化的理论计算模型,开展了温度场计算分析;然后,根据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关键节点温度和半导体温差电材料冷热端温差计算结果,给出联合发电系统的整体发电量和基本性能参数。研究结果为布雷顿循环和半导体温差联合发电系统在飞行器上的应用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6.
首先从核心驱动出发提出航天发展三阶段第一推动力,从产业要素出发分析航天产业进阶的市场、技术和产业政策三要素。而后从价值链出发研究航天产业产值分布和产业整合策略。最后分析了新兴航天发射服务公司的模式、产品和技术,为我国航天发射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VxWorks 653应用性能监控与分析工具的整体架构和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其中重点阐述了目标机端时间资源监控、空间资源监控、系统事件监控、数据通信监控的实现方法.该工具能够在航电应用软件集成验证阶段提供应用运行过程中资源使用情况监控和性能分析评估,可以大幅提高航电软件的开发和集成效率.  相似文献   
28.
具不确定观测和相关噪声的最优递推滤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正交投影定理,对于噪声相关系统,在观测不确定的情况下,求出了状态向量的卡尔曼滤波公式。在线性最小方差准则下,解决了状态噪声一步相关,相同时刻的测量噪声和状态噪声相关,以及测量噪声和状态噪声在相邻时刻均相关的情况下的滤波问题,并给出了递推滤波公式。仿真算例说明了它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
30.
着陆姿态对地外天体表层采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层采样技术是获得地外天体特性的重要手段,是完成地外天体采样任务的一项关键技术。文章结合4自由度表层采样装置的特点,建立了表层采样装置的逆运动学模型,分析了极限着陆姿态下表层采样装置安装位置在当地参考坐标系中的变化,并针对一次封装与二次封装过程中表层采样装置的位置和姿态要求,明确了末端采样器姿态补偿方法,提出了着陆姿态对表层采样影响的分析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分析着陆姿态对表层采样的影响,可为表层采样装置适应性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