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0篇 |
免费 | 563篇 |
国内免费 | 43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642篇 |
航天技术 | 498篇 |
综合类 | 257篇 |
航天 | 6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105篇 |
2021年 | 137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99篇 |
2015年 | 119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30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177篇 |
2010年 | 169篇 |
2009年 | 167篇 |
2008年 | 157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127篇 |
2005年 | 111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152.
卫星导航接收机在天线受到遮挡或者弱信号环境中易出现信号失锁现象,信号恢复后的重定位时间成为接收机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提出一种基于时频二维估计、适用于中低动态应用场景的失锁快速重定位技术,利用信号失锁前测量的载波多普勒频率和码相位等信息对失锁后的多普勒频率及码相位进行估计,信号恢复后直接启用信号跟踪,无需进行位同步和帧同步,即可实现快速重定位。对该技术进行工程实现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信号输入功率高于–145dBm(积分时间为10ms)、失锁时间小于60s时,接收机重定位时间在1s以内。 相似文献
153.
为实现飞行器分离任务可靠性的定量分析和高效精确评估,研究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分离任务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分离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不确定性的飞行器分离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方法。面向高超声速飞行器分离任务需求,建立分离动力学仿真模型,综合考虑分离过程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利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识别主要不确定性因素,构建分离可靠性模型。针对此模型,提出一种改进主动学习Kriging(IAK)的分离可靠性分析方法,通过新的采样策略选取失效概率更大的采样点作为新增训练点,进行高效可靠性分析。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描述不确定性因素对分离过程的影响,提升分离可靠性定量分析的精度和效率,为飞行器分离方案的精细化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4.
155.
以星体表面的图像数据为基础,根据撞击坑的向阳面呈亮色调而背阳面呈暗色调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的星体表面撞击坑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先用自适应双阈值分割法对星体表面的光学图像进行分割处理,获取图像中明暗区域的形状和位置信息;再用统计学原理分析明暗区域组成结构、像平面上光照方向,结合相关的约束条件来匹配同一撞击坑的明暗区域,同时拟合出撞击坑的外边缘并确定其半径、位置等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常见的星体表面光学图像中快速、可靠地提取出撞击坑的中心位置和半径大小,具有较宽的普适应性和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6.
157.
DEMETER卫星探测到的强震前O^+浓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EMETER卫星观测数据,采用level-2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和重访轨道对比方法,对2006年5月3日发生在汤加群岛的7.9级地震进行分析.从震前6天、震前2天、震前1天和震后2天的level-2图像可看到,电场和等离子体参量在震中上空偏北的位置出现扰动信号,震前的扰动信号幅度随地震时间临近有所增强,扰动持续时间也相应增加;震后2天扰动信号依然存在,其幅度并未减弱.通过对比震前1天的轨道在2006年至2008年内的重访轨道,发现O^+浓度存在三类较规律的变化特征,即在夏季时,北半球的值高于南半球;冬季时则相反;二分季节时,南北半球含量相当.本文给出了地震和磁暴对O^+浓度的不同影响,地震影响最靠近震中位置轨道上的O^+浓度,而磁暴影响全球轨道上O^+浓度分布.同时获取了DEMETER卫星上朗缪尔探针在上述重访轨道同步探测的电子浓度数据,发现电子浓度与O^+浓度存在同步增加.等离子体浓度增加的现象可能与地震产生异常电场进而影响电离层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58.
针对单颗卫星对空间非合作目标测距不能估计全部相对运动状态的问题,提出利用编队中多颗卫星同时测距相对导航。建立了相对运动状态估计的系统模型;推导了系统可观测矩阵;通过计算系统可观测度和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对目标相对运动状态进行估计,研究了观测矢量方向和数量与相对导航精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双星测距能估计全部相对运动状态,观测矢量夹角越大,相对导航精度越高,在编队尺寸远小于目标距离的前提下,多于两颗的卫星测距并不能明显提高相对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159.
为实现在月球表面期望的着陆点进行精确软着陆(PPL),且满足燃耗最优性要求,基于提出的LIDAR目标点在轨自主选定的月球精确软着陆方案,对月球PPL最优标称轨迹在轨快速规划制导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针对月球PPL三维球体非线性轨道动力学模型,采用Legendre Gauss Lobatto伪光谱方法将轨迹优化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NLP),再利用SQP优化算法求解月球PPL最优标称轨迹,最后通过遗传算法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并提出应用遗传算法提供SQP在轨规划初值数据库的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了最优标称轨迹在轨规划方法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0.
在平面工艺制造的功率型半导体晶体管芯片表面,发现高强度电场条件下存在跨越0.05 mm半绝缘硅带的铝迁移现象,对此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通过开帽物理观察与分析、低温测试与烘干验证、迁移物质分析对比,确定了迁移现象中的迁移物质,同时分别取证环境温度、湿度、芯片表面污染物以及器件局部结构与此迁移现象的关联性,以此提出了迁移机理假说,为在不同的诱发条件下对此迁移机理进行确认和量化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