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73篇
航空   484篇
航天技术   90篇
综合类   64篇
航天   20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分别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与孔体积分析仪等手段对日丝(RS-Cf ) 和美丝(MS-Cf ) 两种碳纤 维进行表面状态表征分析,通过纤维顶出试验、冲剪强度和弯曲强度对两种纤维制备的C/ C 复合材料界面性 能进行了微观和宏观测试,研究了不同表观结构纤维对C/ C 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纤维表面形貌观察结 果表明:圆形RS-Cf 表面沟槽比腰果形MS-Cf 明显,但沟槽数量少于MS-Cf,而MS-Cf 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 孔径均大于RS-Cf。RS-C/ C、MS-C/ C 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分别为2. 98 和3. 80 MPa;RS-C/ C 复合材料的弯曲 和冲剪强度分别为55. 9 和32. 0 MPa,低于MS-C/ C 复合材料的65. 0 和35. 2 MPa,微观和宏观力学性能均表 明MS-C/ C 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高于RS-C/ C 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32.
搭建并优化了密封动力特性系数实验识别装置,应用阻抗法对梳齿密封动力特性系数开展实验识别,研究转速、进口压力和涡动频率对密封动力特性系数的影响。应用基于微元理论的密封动力特性系数识别方法对密封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验识别梳齿密封动力特性系数整体上略高于数值计算结果,但趋势上吻合良好,特别是表征系统稳定性的密封有效阻尼系数,数值与实验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梳齿密封动力特性系数在转子低频(<100 Hz)涡动时存在一定的频率依赖性,高频(>100 Hz)时阻尼系数的频率依赖性较弱。实验和数值模拟均表明,相较于转速,压比的变化对密封有效阻尼系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33.
BDS原始观测量是站星之间的相对时间延迟,在实时卫星钟差估计过程中需要引入一个基准钟,求解该基准约束下的钟差产品。基于两种不同的基准约束条件实时估计BDS卫星钟差,并从实时钟差的估计精度、钟差频率特性(频率漂移率、频率准确度、频率稳定度)及钟差预报精度等方面分析其对BDS实时钟差估计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的基准模式下,估计得到的BDS实时卫星钟差性能基本一致,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基准钟进行钟差估计,为BDS实时卫星钟差估计时基准钟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34.
基板是空间太阳电池阵电池电路的安装基础,“上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网格面板+铝蜂窝芯+聚酰亚胺膜”是基板的典型结构。高模量碳纤维作为太阳翼核心关键原材料,必须实现自主可控,避免受制于人。为此,开展了国产高模碳纤维CCM40J-6K/环氧复合材料在太阳翼基板上的应用试验研究,提出了CCM40J-6K/环氧复合材料在产品应用上的宏观力学、微观网格抗拉脱、聚酰亚胺膜粘贴等三个关键环节,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了常温和高低温交变力学性能、网格面板节点结合力、聚酰亚胺膜粘贴性能以及基板结构热循环性能等5个方面的测试验证。验证结果表明:CCM40J-6K太阳翼基板各项力学性能与进口M40JB-6K相当,可以沿用原M40JB-6K相关基板成型工艺,单层及多层铺层基板试验件能够经受高低温交变及热循环恶劣环境,试验件试验前后力学性能无明显变化,且聚酰亚胺膜无脱粘现象,网格节点拉伸强度国产碳纤维网格面板相比进口碳纤维网格面板高18.9%。说明国产碳纤维CCM40J-6K能够应用于太阳翼基板结构研制。  相似文献   
835.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变化检测是遥感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以投票法(Majority Voting,MV)为基础,提出一种全新的顾及不确定性分析的SAR影像变化检测方法(Uncertainty Analysis-based MV,UAMV)。首先选取三组典型的差分影像生成算法,生成三组互补的差分影像。然后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估算每组差分影像的关于变化类和未变化类的模糊隶属度函数。最后用模糊集合和信息熵理论优化MV,构建顾及不确定性分析的多数投票法,并用所构建方法融合三组差分影像的模糊隶属度函数,生成变化检测图。为验证文章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三组真实SAR影像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通过用信息熵分析MV融合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能够显著提高MV的变化检测性能;2)与7种现有相关算法相比,UAMV方法能够取得更优的变化检测结果。该研究为SAR影像变化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36.
应急救援定位技术的发展关系到救援人员和受害人员的生命安全。首先,对应急定位与普适定位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应急定位的主要特征,阐述了应急定位系统的精度、连续性等技术指标。之后,分析了不同传感器在应急场景下的可用性,对相应传感器在应急定位领域中的融合和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围绕坐标基准、知识图谱、多源协同、智能控制四项关键技术架构室内外无缝应急救援定位系统,总结了构建流程。其中,坐标基准将室内和室外、相对定位和绝对定位统一,而知识图谱综合权威发布信息和灾害场景信息进行决策,不仅可以辅助多源融合中传感器的选择、传感器无缝切换以及故障传感器隔离,还能协调智能控制中救援设备的调度、救援设备之间和救援设备与人员之间的协同定位。  相似文献   
837.
姚玉东  艾延廷  宋春  关鹏  田晶 《航空学报》2022,43(1):574-585
热障涂层剥落是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失效的主要形式,研究热冲击环境下涂层的失效机制对提升发动机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二向应力状态分析方法、唯像学和累积损伤理论建立了热障涂层危险点位置预测方法,阐明了热障涂层在热冲击环境下的失效机制。研究表明随氧化层厚度增加,陶瓷层内部轴向应力与剪切应力的峰值点沿余弦曲线的波峰向波谷方向移动;与传统应力分析方法相比,二向应力状态分析法得到的轴向应力与剪切应力峰值位置更加接近,有利于危险位置预测;基于唯象学寿命预测模型与疲劳累积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确定出危险点位置在陶瓷层波峰至波谷轴向距离的3/10处,与实际陶瓷层内开裂的位置基本吻合,验证了危险点预测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38.
仿真系统的校核、验证和确认(VV&A)是建模仿真可信度评估工作的基础,直接决定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必须应用于建模仿真的全周期内。详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VV&A在目标特性建模仿真中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VV&A在雷达目标特性仿真中的应用研究和VV&A对于提高雷达目标特性仿真可信度的思路及方法,对后续雷达目标特性仿真VV&A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9.
文章以多岛礁要地防空作战需求为牵引,结合现代防空反导作战新特点,综合考虑空袭目标的主要因素和要地的相对价值,在遭受多目标攻击情况下,利用粗糙集理论,从不精确、不一致、不完整等大量不完备信息中求取最小不变集合,求解最小规律集,得出指标权重,并对目标的威胁等级进行排序。粗糙集理论能够大大提高提取有用信息的效率,从而揭示不完备信息中隐含的规律。经过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客观地对空袭目标的威胁等级进行排序,对于多岛礁要地防空作战决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0.
针对复杂多扰环境下面向未知运动目标的多智能体对峙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固定阈值事件触发扩张状态观测器(FTESO)的多智能体协同目标环绕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智能体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模型,将目标加速度、模型非线性、环境摄动视为集总干扰,利用量测的相对位置信息构造可降低测量端状态更新频次的FTESO,以实现在非周期采样条件下对于相对速度不可测和集总干扰未知的精准估计。其次,结合速度方向场理论生成目标与智能体间的期望相对速度,根据相邻智能体间的相对角间距信息与FTESO的观测结果,设计了一种不依赖目标加速度信息的多智能体相位协同一致性协议,使得多智能体能够以指定环绕半径、环绕角速度和相对角间距实现对未知运动目标的环绕跟踪。借助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中所有误差信号最终一致有界。最后,通过仿真和比较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