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247篇
航天技术   52篇
综合类   15篇
航天   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冲压发动机导弹爬升轨迹与推力调节规律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腾  谷良贤  赵吉松  龚春林 《飞行力学》2012,30(3):280-283,288
针对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导弹爬升问题,建立了飞行轨迹和推力规律一体化优化设计模型。采用基于三次样条的直接离散方法,将弹道优化问题转化为参数优化问题,选取兼顾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搜索精度的粒子群-变尺度法(PSO-BFGS)串联混合算法求解最省燃料爬升弹道,得到了"先减速再加速"爬升方案。相比传统的采用最大推力规律、仅优化爬升轨迹的爬升方案,一体化设计能充分发挥冲压发动机的推力调节能力,使导弹以较小的平均飞行速度完成爬升过程,可以显著节省燃耗,提高导弹的性能。  相似文献   
302.
刘冬欢  尚新春 《航空学报》2012,33(10):1834-1841
采用内置高温热管的疏导式热防护结构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热防护方式,热管与高温复合材料之间的接触热阻(TCR)对防热效果有重大的影响。首先给出了一种疏导式热防护结构的计算模型,进而采用间接耦合的方法建立了由接触热阻引起的热力耦合问题的计算格式,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预留间隙条件下的热防护结构进行了热力耦合分析,重点考察了接触热阻对其防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留装配间隙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结构的应力水平,但同时使得界面接触热阻增加,从而使得结构驻点温度升高,因此在采用预留间隙设计时必须在考虑界面接触热阻的条件下从结构强度和温度两方面对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  相似文献   
303.
针对高推重比、高隐身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需求,提出了1种带气膜冷却的加力内锥、整流支板和火焰稳定器的加力燃烧室一体化设计方法,对一体化加力燃烧室的温升、壁温分布、总压恢复系数、CO排放和燃烧效率分别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加力燃烧室燃烧性能不变的前提下,能将现有的加力燃烧室长度缩短1/5,并使加力内锥壁温降低33.3茗。为实现高推重比、高隐身动力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04.
商旭升  吴智锋  何宇峰 《推进技术》2013,34(8):1128-1133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水下试验数据参数变化剧烈、信号严重混迭及难以分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软阈值去噪法,完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水下试验推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与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将动态数据分解为反映过程“低频”特性的近似分量和反映“高频”特性的细节分量,便于对发动机性能进行分析;在去除试验数据干扰的同时保留了试验数据自身的变化特征,满足了工程应用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水下试验数据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5.
涡扇发动机加力燃油计量装置建模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空发动机加力燃油计量装置对于准确实现加力燃油控制规律和加力接通与切断过渡过程的性能至关重要。为了对某涡扇发动机加力燃油计量装置的性能进行深入分析,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软件AMESim对加力燃油计量装置进行建模,对该装置动态性能、抗干扰能力以及指令压力实现、逆序切油功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加力燃油计量装置性能优良,可以实现设计要求的功能。所建模型可供加力燃油计量装置的设计、改进改型和性能优化参考  相似文献   
306.
通过X-cor夹层结构与相同材料同尺寸的未增强件和去除泡沫的Z-pin夹层结构进行剪切性能试验对比,考察Z-pin对泡沫夹层结构的增强效果.通过剪切刚度和剪切强度试验值和理论值的对比分析研究,得到了修正后的夹层结构剪切刚度和剪切强度理论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夹层结构的剪切性能与剪切刚度折减系数M、表征加载过程中Z-pin开始从面板拔出的时间系数T有关,而系数M,T决定于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307.
测试特性的温度漂移是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研发中的固有问题,与器件制造的多个环节相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封装应力的隔离是消减传感器特性温度漂移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详细分析封装应力隔离结构的引入效果及其对传感器测试特性的影响,以传统双桥式敏感结构为基础,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封装应力隔离结构对传感器附加干扰载荷抵抗力的提升作用,并分析了从其引入后对传感器敏感应力和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封装应力隔离结构可有效降低外部干扰应力对传感器敏感结构的影响,同时也会改变结构固有频率在内的传感器测试特性。因而,当封装应力隔离结构应用于高频型加速度传感器时,需通过优化结构质量分布、采用横向敏感结构等方法对提升结构自身固有频率及实现敏感方向与隔离变形方向解耦等问题进行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308.
As a kind of actuation mechanism for power-by-wire (PBW) actuation systems of more/all electrical aircraft, an 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 (EHA) is a highly integrated local hydraulic actuation system. It is a volume control system consisting of a motor, a pump, an actuator, etc., which has feature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However, the poor dynamic characteristic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its wide application in aircraft. In this paper, the reason for the poor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an EHA is reveal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natural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ower requirement, respectively. In other words,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motor output power at a high frequency is the main factor causing the poor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system, and methods which include increasing the maximum output torque of the motor, reducing the rotational inertia of the motor-pump group, and adopting a double-motor-pump group configuration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y which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system can be improved. The feasibility of those methods are verified by simulations. Finall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is tested on an EHA prototype, and results show that saturation of the output torque of the motor is the main factor restrict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EHA system.  相似文献   
309.
本文基于空域调零算法中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对不同阵列天线模型进行了导向矢量的建立,使用MATLAB仿真对比了4元共形阵列天线与4元平面阵列天线在同一干扰信号下的抗干扰性能。验证分析表明,共形阵列天线存在阵元间信号接收增益不一致的现象,会影响算法的抗干扰性能。相比之下,平面阵列中的加心圆阵抗干扰效果较好且算法稳定性较高,能在干扰信号方向上产生准确的“零陷”。  相似文献   
310.
高轨卫星远程抵近轨道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轨远程转移抵近的机动策略优化问题,使用Pork-chop速度增量等高线图对时间约束内单脉冲Lambert转移进行分析.而后建立多脉冲转移抵近的数学模型,以燃料最省为优化目标,使用差分进化算法(DE)搜寻全局最优解.通过仿真验证在不同脉冲次数、不同时间约束情形下的轨道抵近计算,得出三脉冲转移抵近相对较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