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5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284篇
航空   1318篇
航天技术   341篇
综合类   159篇
航天   4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991.
条带悬挂支撑天平是1.2m×1.2m风洞条带悬挂支撑测试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天平研制成功,通过有限元分析仿真提出了一种“E”型天平新结构。天平有限元仿真、静态校准、动校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天平结构合理,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992.
采用环抛方法对有预埋件和无预埋件的两块碳纤维-微晶复合材料反射镜进行光学加工,之后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研究,采用Zygo干涉仪实测了碳纤维-微晶复合材料反射镜面形.稳定实验后,有预埋件反射镜面形P-V值为3.013λ,RMS值为0.669λ;无预埋件反射镜面形P-V值为2.313λ,RMS值为0.276λ(λ=632.8 nm).实验结果证明,有预埋件的碳纤维-微晶复合材料反射镜结构优于无预埋件结构,为碳纤维-微晶复合材料反射镜的工程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螺栓连接是复合材料结构的薄弱环节。因此,螺栓连接部位的设计是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关键之一。将修正特征曲线方法和随机参数统计模型结合,建立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螺栓连接失效载荷的概率分析模型,进而以关键影响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可靠度指标为约束,以连接结构质量为设计目标,发展了基于可靠性的CFRP螺栓连接优化设计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建立基于可靠性的螺栓连接优化设计计算方案,优化结果表明:关键影响参数XC为2 450 MPa、tply为0.174 mm、E11为225 GPa时的设计方案为螺栓连接最佳设计方案,该方案使得外载荷为17.5 kN时,螺栓连接可靠度由0.998提高到0.999 999以上,同时使得连接结构的质量下降了6.44%。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圆形薄膜太阳翼展开过程中存在的柔性大、非线性强、耦合程度高以及展开过程复杂等问题,本文以UltraFlex太阳翼为研究对象,使用膜单元模拟翼面,相比于壳单元获得了更好的展开效果,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SAMCEF对其展开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通过分析系统展开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研究不同转角驱动函数对其展开稳定性的影响。对圆形薄膜太阳翼展开锁定状态进行模态分析,与NASA的ANSYS分析结果相一致。将分析结果与NASA UltraFlex样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模态频率误差在6.77%以内,符合美国TRL6技术标准,验证了SAMCEF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5.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监测需求,考虑传统甚长基线干涉(VLBI)测站高成本、高投入和GEO卫星专用观测时段有限等制约条件,研发了简易型VLBI观测系统,并组建了包括上海、都匀和乌鲁木齐三站的微型VLBI网(micro VLBI network,MVN),开展了并置站测试以及对GEO卫星亚太6C的连续监测,并评估了当前MVN的观测能力。结果表明MVN扣除系统差后的单站接收精度为2ns,各基线观测时延拟后残差约几纳秒,GEO目标实测位置精度为百米级(内外符精度分别约100m和400m)。不同于传统VLBI和其他GEO监测手段,MVN还具备全天时、全天候、低造价、易布设及易推广等特点,充分表明了其在GEO卫星监测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997.
李佳威  高鹏骐  沈鸣  金旺  赵有 《宇航学报》2018,39(11):1299-1307
提出以曲靖非相干散射雷达作为一种可能的发射源与天籁射电阵组成一套双基地雷达空间碎片探测系统,对该系统的空间碎片探测性能进行计算与仿真分析,包括可探测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天籁射电阵对空间目标与碎片探测时间、探测效率等。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探测直径10 cm以下级空间小碎片的潜力,并在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该系统的交叉波束的确定方法及对空间碎片定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汽蚀管在火箭发动机供应系统中的自激振荡特性,采用全尺寸的发动机泵后供应系统,并模拟供应系统在发动机中的边界条件,开展了汽蚀管动态液流试验。在不同的汽蚀管相对压力损失下,获得了不同位置处的压力振荡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当汽蚀管处于汽蚀工作状态,汽蚀管下游脉动压力存在220~310 Hz范围的振荡,下游压力的自激振荡对汽蚀管上游系统无明显影响。随着汽蚀管相对压力损失的增大,汽蚀管下游的汽蚀振荡频率减小,汽蚀振荡幅值增大。在汽蚀管与主阀之间,振荡幅值沿流向逐步增大,从主阀至推力室头腔,振荡幅值逐步衰减。当汽蚀裕度过大时,汽蚀管下游出现大幅值的压力脉冲尖峰,并导致导管结构产生高幅值的脉冲形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999.
运载火箭捷联惯组全自主对准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前通常通过光学瞄准确定初始方位角,采用捷联惯组自对准解算获取水平姿态角。以可实现简易、快速发射的新型火箭为背景,在发射场阵风等干扰引起箭体低频微幅晃动的环境下,研究了捷联惯组自主对准技术。分析了运载火箭全自主对准的特点,利用以惯性系为参考基准的解析对准法和卡尔曼滤波精对准方法,对高精度全自主对准技术和其在运载火箭上的应用展开了详细论述。开展了全自主对准试验验证,结合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捷联惯组全自主对准技术可替代复杂的光学瞄准系统,实现运载火箭发射前初始姿态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靶场测控设备软件运行不稳定、软件中隐含许多问题的现状,研究适合于其开发、维护的新的质量保障模式,提出了软件巡回测试的方法;分析了造成软件问题的原因是研制单位软件研制能力不足、过程管理不规范;研究了软件巡回测试的特点、条件和方法。实践证明,巡回测试是提高测控设备软件健壮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方法,周期性的软件巡回测试是一个发现和解决测控设备软件问题的有效质量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