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42篇
航天技术   23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2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极化滤波反射面隐身天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林  雷平  阮颖铮 《航空学报》1993,14(11):649-652
介绍了一种极化滤波反射面天线,将天线工程中的周期结构反射面技术应用于解决飞行器天线的RCS问题,采用由金属丝栅网构成的周期结构作为天线主反射面,使其对正交极化的来波具有良好的透射性,从而降低了天线的RCS。给出了此天线辐射方向图和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实测结果,并与普通金属反射面天线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2.
提出了多变量系统二次型最优控制的一种自学习算法,该算法使控制系统能通过学习,获得二次型最优准则意义下的最优控制品质。文中对算法收敛性给予了理论上的证明,对算法在造纸机网前箱控制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仿真研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
新型光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一种基于光驱聚焦检测技术的光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系统。测量光束聚焦在被测表面上,当表面高度变化时,音圈电机驱动聚焦物镜移动,使光点始终聚焦在被测表面上,音圈电机的移动量就反映了表面高度的变化。该系统的垂直分辨力可达0.01μm,不仅适用于表面粗糙度测量,还可用于1mm范围内的相对长度测量。  相似文献   
94.
飞行器翼身结合部的散射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颖铮  田军 《航空学报》1992,13(11):641-646
飞行器翼身结合部构成的两面角反射器是一个很强的电磁散射源,但由于其一个表面弯曲,分析这种结构的散射十分困难。采用复射线展开法和几何绕射法分别处理镜面多次反射和边缘绕射,计算了这种复杂结构产生的电磁散射和雷达截面贡献,分析了翼身两面角和机身半径等几何参数对目标雷达截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是一种有效的雷达截面预估方法,通过结构几何参数的计算机优化,可以显著地减小翼身结合部的雷达截面贡献。  相似文献   
95.
Cr,Al含量对铸造TiAl基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找细晶组织的铸造TiAl基合金,在Ti-44Al(at-%)和Ti-48Al(at-%)两种Al含量的二元合金中添加了3Cr和6Cr(at-%)。结果表明,Cr对铸态α_2+γ合金的晶粒大小无明显的影响,但通过热处理可显著细化晶粒。对Ti-44Al-3Cr和Ti-48Al-3Cr合金分别采用1150℃、168h和1200℃、24h处理可取得最佳的细化晶粒效果,而且48Al合金热处理后可更容易获得细晶组织。Cr促进有序富Cr相β_2的形成,该相或者与片状α_2相共生,或者分布于γ相的晶界,阻碍γ相长大。Cr在β_2、γ_2和γ相中的溶解度依次减少,它主要取代γ和α_2相中的Ti,因而随着合金中Cr量增加,γ和α_2相中的Al/Ti比增加。Cr还促使γ相内形成孪晶。  相似文献   
96.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不均匀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引鹤  阮米庆 《航空学报》1996,17(5):127-129
研究1Cr18Ni9Ti材料氩弧对接焊接头的力学性能不均匀性,用金相分析和微形剪切试验得到焊接接头上不同组织区的力学性能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熔合区组织不均匀性与力学性能不均匀性最为严重,是焊接接头最薄弱的环节。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表明,初始裂纹一般发生在熔合区,同时焊接接头力学性能不均匀性会导致焊接接头疲劳寿命降低40%~60%  相似文献   
97.
InSight’s Seismic Experiment for Interior Structure (SEIS) provides a unique and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to conduct the first geotechnical survey of the Martian soil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repeated seismic signals that will be generated by the mole of the Heat Flow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Package (HP3). Knowledge of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Martian regolith have implications to material strength and can constrain models of water content, and provide context to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history that have acted on the landing site in western Elysium Planitia. Moreover, it will help to reduce travel-time errors introduced into the analysis of seismic data due to poor knowledge of the shallow subsurface. The challenge faced by the InSight team is to overcome the limited temporal resolution of the sharp hammer signals, which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cy content than the SEIS 100 Hz sampling rate. Fortunately, since the mole propagates at a rate of \(\sim1~\mbox{mm}\) per stroke down to 5 m depth, we anticipate thousands of seismic signals, which will vary very gradually as the mole travels.Using a combination of field measurements and modeling we simulate a seismic data set that mimics the InSight HP3-SEIS scenario, and the resolution of the InSight seismometer data.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direct signal, and more importantly an anticipated reflected signal from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regolith layer and an underlying lava flow, are likely to be observed both by Insight’s Very Broad Band (VBB) seismometer and Short Period (SP) seismometer. We have outlined several strategies to increase the signal temporal resolution using the multitude of hammer stroke and internal timing information to stack and interpolate multiple signals, and demonstrated that in spite of the low resolution, the key parameters—seismic velocities and regolith depth—can be retrieved with a high degree of confidence.  相似文献   
98.
高压液体火箭发动机新结构密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天恩 《推进技术》2000,21(4):16-19
为提高高压液体火箭发动机上密封的工作可靠性,对高压密封的设计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高压密封可靠工作的条件,提出了新结构密封应采用自紧式设计结构的指导思想,并设计了多种新的密封结构。通过对比试验筛选,研制了12种新的密封设计结构。试验证明:新结构密封工作可靠,性能良好。并已在各型号的发动机上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用射频溅射制备了一组厚度不同的NiSiB非晶态薄膜.在不同温度下,用不同时间对薄膜进行了循环退火.实验测量了循环退火后的薄膜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得到可逆和不可逆两组曲线.厚度较大(>1 000)的薄膜,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厚度较小(<400)的薄膜,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电阻温度系数有正有负.从非晶态材料的结构弛豫出发,应用激活能谱模型和推广的Ziman理论讨论了实验所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
对矩形微波谐振腔中的等离子体,在高频电磁场和非均匀稳恒外磁场作用下的电子回旋共振运动进行了讨论.对电子写出了牛顿运动方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用计算机计算并绘出了电子运动曲线和运动轨迹.对电子的能量也作了计算.从计算结果分析了电子运动的特点和电子的能量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