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41篇
航天技术   23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2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射面的轴向电磁散射及外形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联合运用几何光学和等效电磁流法,导出了金属反射面轴向散射场和雷达截面(RCS)的简洁表达式,研究了从旋转二次曲面(凹面或凸面)中寻找具有最低RCS值的曲面形状优化方法,给出了一个典型实例的单站RCS立体分布图,以及最低RCS值所对应的波谷曲线和最佳表面参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米氏电磁散射理论出发,计算了含液滴介质的辐射特性。考察了中向同性散射能量传递份额的再分配,导出了吸收、发射、各几同性散射介质的辐射传递系数。计算了空间辐射散热器液滴层瞬态辐射换热,经与文献[4,5]的比较表明,本文所导出的辐射传递系数计算方法正确,精度高。用计算机辅助实验,分析液滴发生器产生粒子的大小、粒径分布对瞬态辐射换热的影响,可减少空间辐射散热器设计过程中的实验次数。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综合后勤保障在工程系统研制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研制过程各个阶段中的应用。还讨论了保障性设计与工程设计接口关系及保障性设计中的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4.
反射面天线的双站雷达截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书辉  阮颖铮 《航空学报》1991,12(5):294-302
 本文导出了任意旋转反射器天线在任意双站角的散射场和雷达截面(RCS),其中反射场由几何光学法(GO)求得,绕射场则利用基于物理绕射理论(PTD)与等效线电流辐射积分公式导出的等效电磁流法求得。分别计算了轴向入射和偏轴向入射时在任意散射方向上水平极化与垂直极化两种情况下的双站RCS,并给出了这些结果的立体图形式。方法简化为单站情况时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5.
天线雷达散射截面的分析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林  阮颖铮 《宇航学报》1996,17(3):96-99
本文利用天线散射的基本原理,以波导激励振子抛物面天线为例,计算并分析了天线的结构项散射雷达截面RCSs和模式项散射雷达截面RCSe,给出了此天线雷达截面的预估值。实验结果表明,理论预估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并且证明天线的模项RCSe大于结构项RCSs,天线总的雷达截面主要受天线模式散射的影响,减小模式项RCSe将有效地降低天线的雷达截面。本文结果为探索以克服天线模式散射为主的天线RCS减缩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气行星波对LF和VLF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最大熵谱估计方法,对1985-1987年三个冬天,在东半球(20°S—65°N、13°E—141°E)白天观测的LF和VLF电波相位、幅度、卫星观测的Ly-α射线通量及高纬上空的行星波活动等大量资料,进行了熵谱分析。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1)LF和VLF电波的相位具有2—2.2天、3—4天、6—12天、12—20天、20—32天周期范围的行星尺度扰动.Ly-α射线辐射通量主要具有20—32天周期范围内的波动.(2)发现在中纬地区冬天观测的LF电波幅度大的扰动与高纬60°N上空观测的行星波H_1的变化规律非常一致. 波形结构的主要峰和谷几乎完全对应,仅在时间上前者约滞后3—4天.计算给出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65—0.85之间.根据观测事实和谱分析结果对比,作者认为LF和VLF电波相位、幅度周期在20天以上的扰动主要受太阳Ly-α辐射通量变化的控制.冬天其周期在2—20天范围内的扰动,主要受来自对流层和下平流层中激发的大气行星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PMHT: problems and some solu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obabilistic multihypothesis tracker (PMHT) is a target tracking algorithm of considerable theoretical elegance. In practice, its performance turns out to be at best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robabilistic data association filter (PDAF); and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DAF is less intense numerically the PMHT has been having a hard time finding acceptance. The PMHT's problems of nonadaptivity, narcissism, and over-hospitality to clutter are elicited in this work. The PMHT's main selling-point is its flexible and easily modifiable model, which we use to develop the "homothetic" PMHT; maneuver-based PMHTs, including those with separate and joint homothetic measurement models; a modified PMHT whose measurement/target association model is mo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DAF; and PMHTs with eccentric and/or estimated measurement models. Ideally, "bottom line" would be a version of the PMHT with clear advantages over existing trackers. If the goal is of an accurate (in terms of mean square error (MSE)) track, then there are a number of versions for which this is available.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μ综合中产生的控制器阶次高,可实现性差等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平衡截断法的μ综合算法。该算法原理是通过可控可观测Grammian阵的折中,达到降阶且保持原系统性能不变的目的。新方法不仅非常接近最优结果,而且可以使控制器阶次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
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不均匀性影响疲劳性能,常用焊后热处理等工艺方法来改善。但奥氏体型合金固态无同素异构转变,焊后热处理难以明显地改善其微观组织和疲劳性能。形变再结晶工艺可以同时改善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而可以非常显著地提高该焊接接头的抗疲劳断裂能力。本文主要讨论1Cr18Ni9Ti熔焊接头形变再结晶态的微观组织和疲劳性能,并以该焊接接头的低循环疲劳性能来验证  相似文献   
10.
非线性动态逆神经元解耦飞行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晓钢  郭锁凤 《航空学报》1997,18(1):112-116
 提出一种非线性动态逆神经元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并成功的将其应用于某战斗机非线性解耦控制问题。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采用神经元网络建立非线性被控对象的动态逆模型,将被控对象转化为伪线性系统,并用现代控制系统综合设计方法对神经元伪线性系统进行闭环优化设计。给出的战斗机非线性动态逆神经元解耦飞行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显示出人工神经元网络作为非线性动态逆控制单元所具有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