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2367篇
航天技术   1321篇
综合类   71篇
航天   997篇
  2021年   35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13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79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103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33篇
  1977年   25篇
  1976年   23篇
  1975年   39篇
  1974年   20篇
  1972年   33篇
  1971年   25篇
  1969年   22篇
  1967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改进超声速飞行器空气动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某超声速飞机的空气动力学效率和机动性能,本文采用低阶的三维板块法和DATCOM半经验公式,在亚声速和超声速条件下,对不同马赫数和迎角情况计算了基本气动外形的飞机空气动力学特性、表面压力分布以及最大升力。此外还开发了一套软件以实现由引进的先进气动操纵面(如鸭翼等)控制的二维推力矢量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气动操纵面结合推力矢量技术能够产生足够的低头力矩,且有能力满足高度机动飞行时的稳定性要求。此外,不论是亚声速还是超声速飞行,气动操纵面均可以提高气动效率5%-6%。  相似文献   
982.
简述了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立了电视自动寻的制导导弹的完整模型,包括了传感器模型、过载控制模型、自动驾驶仪及导引头模型.通过对全弹道的三维仿真确定了该导弹的毁伤概率,命中精度等评估指标,并分析了各种干扰因素对空地导弹命中精度的影响.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正确性,也为实弹打靶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983.
为了提高所选定飞行器模型的机动性,采用了一种标准遗传算法设计前缘翼根延伸(LEX).同时使用一种由三维低阶板方法结合DATCOM方法半经验公式的改进方法预测复杂外形飞行器(机身 机翼 尾翼)的空气动力载荷和最大升力系数.结果表明,在前缘翼根存在的情况下,升力系数在马赫数为0.4~0.8时提升了20.5%~15.3%,在马赫数为1.2时提升了6.8%,在马赫数为0.2~0.95之间升力系数最大值提升了9.5%~15%.在1~5 km的高度亚音速飞行时,其回转率得到了6.6%~8.0%的提升.  相似文献   
984.
应力波天平在国内激波风洞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应力波天平的特点、原理,通过应力波天平设计、制作、校准、试验、数据处理等方面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φ0.6m激波风洞上的应用情况,指出有必要在国内激波风洞上更进一步地开展应力波天平测力技术.  相似文献   
985.
双立尾/三角翼布局的立尾抖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航的风洞中进行了双立尾-三角翼布局的立尾抖振实验,目的是研究立尾抖振产生的原因.主要采用了激光测振仪测立尾加速度和动态压力传感器测立尾表面的动态压力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旋涡破裂以后,立尾上就会产生强烈的抖振.抖振是由立尾上表面压力的周期性脉动造成的.对机翼和立尾表面的压力频谱分析表明,立尾上的压力脉动来源于机翼前旋涡破裂流中的螺旋波.对于本实验使用的模型来说,当机翼迎角α=0°~20°范围,由于流动是附着流和涡流,所以立尾没有明显抖振;当机翼迎角在α=20°~56°范围,立尾处在破裂涡流的范围,立尾抖振明显,并且抖振强度在35°~50°之间达到最大.因此,三角翼破裂涡流中的螺旋波正是双立尾产生抖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6.
着重分析了粗糙带、偏航角β、模型抖动以及滤波频率、采样时间和样本长度等因素对于大迎角试验数据精度的影响.结果认为:常规试验采用的滤波频率会导致关键气动信息的丢失,滤波频率的选取尤为重要;弯刀系统的横向刚度是影响大迎角数据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试验中如何降低其横向刚度的影响是一难点.  相似文献   
987.
本文首先通过动态测量手段研究了大攻角流场中的能量成分,分析了各种成分引发的非定常性对大攻角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攻角流动本身是一种“涡行为”,非定常性对大攻角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较弱,影响大攻角流动的本质因素是涡的动力不稳定性对于前体不确定小扰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988.
图像法求液滴表面张力和接触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空间流体实验具有无人操作的特殊性,需要对监控图像进行实时处理,得到目标参数.本文研究了利用照相机捕捉到的液滴灰度图像,分析求取液滴的表面张力、接触角、体积等物理参数的方法.针对液滴的灰度图像,利用边界提取、域值分割等图像处理方法,得到液滴的基本轮廓.建立基于液面像素点坐标的拉普拉斯方程,运用牛顿一拉夫逊法、龙格-库塔法、坐标轮换法等多种数值方法,对液滴的边界进行拟合,寻求最优的轮廓拟合点.根据最优的拟合点,确定液滴的物理参数.提出了利用牛顿法与一维寻优相结合的算法进行轮廓拟合的方法,并与文献[1]提出的算法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该方法具有收敛速度较快,拟合精度较高的特点.该方法是实现空间蒸发液滴热毛细对流和接触角测量实验的一项关键技术,同时也可以运用到非接触测量的实验场合.   相似文献   
989.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an idea of the troposphere tide influence on the character of the longitudinal variation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quatorial plasma bubbles (EPBs) observed in the topside ionosphere. For this purpose, the obtained EPB longitudinal patter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hermosphere and ionosphere characteristics having the prominent “wave-like” longitudinal structures with wave number 4, which are uniqu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troposphere DE3 tid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quatorial mass density anomaly (EMA),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EIA), zonal wind and pre-reversal E?×?B drift enhancement (PRE) were used for comparison. The equinox seasons during high solar activity were under consideration. It was obtained that the longitudinal patterns of the EMA and zonal wind show the surprising similarity with the EPB distributions (R???0.8, R???0.72).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emblance with the ionosphere characteristics (EIA, PRE) is rather faint (R???0.37, R???0.12). It was shown that the thermosphere zonal winds are the most possible transfer mediator of the troposphere DE3 tide influence. The most successful moment for the transfer of the troposphere DE3 tide energy takes place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EPB production, namely, during the seed perturbatio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90.
This paper considers an air pressure probe, the head part of which is made in the form of a polyhedron inscribed into a sphere. Wind tunnel testing of the probe models is performed,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an algorithm are constructed to calculate all the altitude and airspeed parameters, and an error estimation is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