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2篇 |
免费 | 650篇 |
国内免费 | 48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891篇 |
航天技术 | 577篇 |
综合类 | 324篇 |
航天 | 8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128篇 |
2020年 | 136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109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120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93篇 |
2012年 | 188篇 |
2011年 | 232篇 |
2010年 | 203篇 |
2009年 | 186篇 |
2008年 | 155篇 |
2007年 | 163篇 |
2006年 | 141篇 |
2005年 | 120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双管双变压器结构的正反激组合变换器。该变换器电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该双变压器结构减少了单个变压器的原边匝数,从而降低了原边的铜耗,同时也使得低造型设计成为可能。文中着重对两变压器匝比相等和不等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在匝比不等情况下,正反激变压器功率分配可灵活设计。最后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顺序函数法求解二维非稳态热传导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有限控制体积法对二维非稳态热传导问题的数值模拟,导出了处理二维非稳态热传导逆问题的顺序函数法,并用该方法来对一典型的圆环域边界条件反演问题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顺序函数法是求解二维非稳态热传导逆问题的有效方法,当测量噪声比较小时,顺序函数法能得出较高精度的反演结果;当测量噪声增大时,反演结果仍能较好地再现出精确解在空间和时间方向上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精度。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帆板的功率衰减特性分析,对地外天体表面探测器的功率平衡、电源系统健康管理以及长寿命在轨管理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月面巡视器在轨运行第2到11月昼的电流遥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遥测的太阳能帆板功率衰减特性分析方法。首先利用一种滞环的方法对大量的电流遥测进行数据处理;然后进行日月距离和太阳入射角的归一化,通过数据拟合计算,得出落月第一年太阳能帆板功率衰减约为2.5%,并利用巡视器历次月昼唤醒时刻的太阳入射角变化情况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对地外天体的太阳能帆板功率衰减特性计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空间环境试验与观测是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家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国际航天界关注的焦点,一直作为独立的专业领域开展工作.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研讨空间环境试验与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必将对提高我国航天工程水平、实现空间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讨论了一种大气密度标高的计算方法,同时从我国第二颗卫星近地点高度变化的分析测得了四个平均密度标高H值.这些观测值与CIRA-1972理论值之差都在10%之内,实测值与CIRA-1972之比平均约高5%.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空电子波分复用(WDM)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多信道实时调度策略实时多信道加权轮转调度(RMWRR),将多信道分成强实时信道组和尽力服务信道组,通过调整强实时信道组的权值分配和在尽力服务信道组进行权值补偿的方法,在满足强实时消息强实时约束的同时,提高了带宽利用率,可以适应动态消息的权值变化。对经过流量整形的非强实时消息,RMWRR在尽力服务信道组对其提供延迟上界。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RMWRR的强实时调度条件和尽力服务延迟上界。仿真和算例分析验证了该调度策略的强实时约束下的低资源占用和非强实时下的低延迟特性。 相似文献
8.
超声速条件下多体干扰与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根据国外公开文献设计的类CAV模型,在0.6m×0.6m 跨/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多体干扰与分离网格测力试验研究,初步获得了典型多体飞行器分离过程中的气动特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载荷模型气动特性受分离位置变化影响非常明显。载荷模型沿轴向分离时,气动力(矩)逐步接近自由流中气动力(矩)值,载荷模型法向位置改变会引发其气动力(矩)值发生更为剧烈的变化。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尾迹和头激波的发展改变了不同轴向位置处载荷模型的表面流态,从而影响了其气动特性;二是母机模型底部流动具有明显的非对称膨胀特征,不同法向位置处流速大小和方向差异明显,导致载荷模型气动特性随法向位置变化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尖侧缘机身布局在大迎角下存在的正俯仰力矩(抬头力矩)问题,通过风洞试验,首先研究了俯仰力矩的迎角分区特性及流动演化规律:线性增长区(迎角为0°~15°),俯仰力矩线性增加,全机从附着流到形成进气道前缘涡和机翼涡;非线性增长区(迎角为17.5°~32.5°),俯仰力矩非线性增加,机头涡出现,机头涡和进气道前缘涡逐渐增强,机翼涡增强后破裂;衰减区(迎角为35°~65°),俯仰力矩逐渐减小,机头涡增强后破裂,进气道前缘涡破裂发展,机翼涡完全破裂。其次,发现了机身前体是产生正俯仰力矩的主要来源,机头涡是导致大迎角下正俯仰力矩的主控流动。当迎角为40°时,前体各截面正俯仰力矩在进气道前缘处达到最大,主要是由于该处机头涡诱导产生了较强的法向力。最后,提出了大迎角机身扰流板控制技术,产生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当迎角为40°时,扰流板可使正俯仰力矩减少62%,其原因是扰流板降低了机头涡涡量及其诱导产生的法向力,减少了机身前体对正俯仰力矩的贡献。该控制技术的缺点是扰流板会带来一些升力损失和附加阻力。基于尖侧缘机身参考宽度的雷诺数为2.59×1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