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6篇 |
免费 | 654篇 |
国内免费 | 24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452篇 |
航天技术 | 357篇 |
综合类 | 212篇 |
航天 | 58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13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119篇 |
2014年 | 108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42篇 |
2010年 | 164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36篇 |
2007年 | 122篇 |
2006年 | 114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01.
以往的相位差变化率定位技术中需要利用二维相位干涉仪获取方位角和俯仰角信息,出于降低平台载荷负担的需求,考虑到一维相位干涉仪系统仅能获取圆锥向角的性质,针对地面固定目标提出了一种联合利用圆锥向角和相位差变化率的一维干涉仪体制瞬时定位算法,计算和分析了定位误差的几何分布(GDOP),并给出了蒙特卡罗仿真实验结果,并指出了干涉仪安装方向和平台姿态变化的基本原则。研究表明,这样的无源定位系统设备相对简单,但同样具有对目标的定位能力。这些有益结论可以为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2.
403.
404.
为了研究短舱笛形管热气防冰系统中防冰腔设计参数对进气道唇口表面传热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不同设计参数下进气道防冰腔内外流域和固体域的耦合仿真传热计算。分析得出了不同射流孔孔径和射流孔到进气道前缘表面的距离等参数对进气道唇口表面的温度、对流换热系数和Nusselt(Nu)数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射流孔直径和射流孔到唇口表面距离在一定的范围内,进气道蒙皮表面温度和对流换热系数随射流孔直径的增大而升高,随中间排射流孔到唇口表面距离的减小而升高。 相似文献
405.
406.
407.
基于最优控制的落角约束攻击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导弹落角控制和精度控制的矛盾,运用飞行力学原理和最优控制理论,以落地速度倾角作为终端约束,以脱靶量、最小能量为性能指标,给出了一种适用于攻击地面目标的最优导引律。设计了导弹三通道的PID控制器,最后进行了导弹的6DOF仿真研究,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08.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延伸冲击孔冲击冷却系统的冷却特性,分析了3个冲击雷诺数和5个冲击孔延伸长度对冲击腔内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给出了靶面努塞尔数分布、靶面压力分布、中心截面流速与综合换热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延伸冲击孔可以有效地防止横流对冲击射流的偏转作用,同时使射流出口更加贴近冲击靶面壁面,冲击速度更高,可以明显提高靶面的换热系数,并使整个靶面上的换热系数分布也更加均匀。冲击冷却的冷却性能随着冲击孔延伸长度的增加而增加,相较于传统冲击冷却(baseline),在L/d=2.5时靶面平均努塞尔数提升达15%以上,但压力损失也相对较高;对比不同延伸长度冲击孔的综合换热性能,发现存在最佳的L/d取值范围使冲击冷却系统获得最佳的综合冷却性能。在本研究范围内,最佳的L/d= 2.5。 相似文献
409.
针对冲压动力飞行器射程优化总体需求,提出了基于飞行器-发动机性能因子的评估方法,建立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性能模型及优化设计流程,为总体与动力一体化优化设计提供了支撑。根据典型含硼贫氧推进剂性能分析结果可知,相同马赫数及余气系数下,高度对比冲的影响不明显;相同马赫数下,比冲随余气系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相同余气系数下,比冲随马赫数的增加而降低;飞发性能因子随马赫数、余气系数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