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3篇 |
免费 | 759篇 |
国内免费 | 26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545篇 |
航天技术 | 407篇 |
综合类 | 199篇 |
航天 | 5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76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134篇 |
2020年 | 131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121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137篇 |
2012年 | 158篇 |
2011年 | 151篇 |
2010年 | 156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95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61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在航空航天飞行器表面边界层的转捩预测方面,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linear stability theory, LST)的eN方法是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非常信赖的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的线性稳定性理论求解过程较为复杂,难以推广应用到复杂的气动外形。随着当地化转捩模式的快速发展,将传统线性稳定性理论的分析流程模式化,即将线性稳定性理论分析转化为一个CFD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在Coder & Maughmer发展了二维Tollmien-Schlichting(T-S)波的增长因子输运方程之后,本文作者于2019年首次提出了低速边界层的横流驻波增长因子输运方程,并在2020年将其拓展至跨声速流动。本文选取了只针对跨声速后掠翼边界层横流转捩的试验标模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精确性。经过验证,所提出的横流关键指示因子的当地化预测公式构造合理,增长因子模式的预测结果与标准LST和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3.
采用离散元法分析梯形齿车轮在月面软土地形的通过性,提出不规则形状颗粒群系统的离散元建模技术,建立车轮牵引性能参数的细观表达式.基于模拟月壤的直剪实验数据,通过反复调试获得最佳土单元模型参数.轮-土作用的离散元分析结果表明:车轮在月壤地形的牵引性能与滑转率和轮齿结构有关,增加滑转率可获得更高的挂钩牵引力,但同时车轮所需的驱动转矩提高;增加轮齿高度可获得更大的土壤推力,但行驶阻力也相应增大;轮齿数量对车轮牵引性能影响较小,但影响车轮在行驶中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34.
采用k-ε(RNG)与RSM湍流模型对处于方形建筑物不同位置污染源所排放污染物的扩散规律以及建筑物对流场的影响进行模拟,并且与相应的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流场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够较好地模拟建筑物前方迎风侧停滞回流、顶部回流以及后方空腔区等.浓度场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物前方迎风侧以及顶部回流区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基本相等,而在建筑物后方空腔区污染物的数值模拟结果略高于风洞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并与风洞试验结果相比较,RS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污染物浓度场以及建筑物周围流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5.
红外成像非接触转捩测量低速风洞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红外成像非接触转捩测量低速风洞试验技术,旨在解决特殊气动布局外形及金属材料模型转捩位置测量问题.通过在模型表面产生热壁面、现场测试模型表面发射率、使用遮蔽板、在金属模型表面喷涂隔热氟碳漆等措施,解决了环境条件、发射率、辐射传递干扰、金属模型材料特性等阻碍红外成像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数值计算及试验测试得到模型热壁面与环境温差在20℃范围内,热壁面背景温度对转捩位置基本没有影响,解决了热壁面对转捩位置影响问题;通过试验原理、试验方法、关键参数测试、转捩判据、准度考核等研究工作,构建了红外成像非接触转捩测量低速风洞试验技术;通过引导试验考核了试验系统.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考虑运动耦合的BTT导弹三维制导律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倾斜转弯(BTT)导弹制导过程中的双通道耦合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三维(3D)制导律。首先,通过矢量描述的方式,将导弹运动学模型分解成俯冲、转弯和耦合3项,俯冲和转弯两项在笛卡儿坐标系下描述,耦合项则在SO(3)空间中描述。然后,针对无终端约束和有终端约束情况,分别采用比例控制和SO(3)群上的广义比例-微分(PD)控制方式进行了相应的制导律设计。所得制导律既克服了李群方法的结构复杂性,又避免了解耦方法的信息损失。仿真表明,所设计的制导律能够满足BTT导弹精确制导的要求。 相似文献
37.
某型反潜直升机腹部流场飞行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某型反潜直升机的投雷安全,需要了解直升机腹部的流场在各个方向上的特性。在对几种典型的流场测量技术和方法进行比较之后,利用七孔探针测量系统在复杂流场环境下的测量优势,对直升机的腹部流场进行测量,得到了腹部弹舱以下3个不同高度的测点、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速度矢量。通过对测量所得数据的分析,得到了机腹流场的基本变化规律,以及其对该型直升机投雷的影响。结果表明:直升机的腹部流场不会影响到投雷安全。同时结合对流场产生及变化的理论分析,也验证了实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8.
基于FW-H方程的旋翼气动声学计算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由流体力学N S方程导出的非齐次波动方程———FfowcsWilliams Hawkings方程(简称FW H方程),可以精确地描述在静止流体中运动的物体与流体相互作用的发声问题。以FW H方程为理论模型,将旋翼桨叶运动发声问题等效为包含桨叶的任意运动控制面(声源面)的声辐射问题,并在旋翼绕流Euler方程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在时域内计算了悬停旋翼和前飞旋翼的声场。应用于UH 1H和AH 1/OLS两种旋翼模型的气动声学计算表明:计算结果与噪声实验值符合良好;所研制的程序不仅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单极子噪声和偶极子噪声,而且具有较强的跨音速四极子噪声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一个以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为背景,基于高级体系结构(HLA, High Level Architecture)技术实现的包含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仿真平台.着重论述了该仿真平台的构成、开发过程及其关键技术,包括HLA、基于FEDEP(Federation Development and Execution Process)模式的开发过程,层次化软件结构、计算机生成兵力(CGF, Computer Generated Forces)技术、面向对象建模以及基于包围盒的碰撞检测等.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