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61篇
航空   298篇
航天技术   61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1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31.
基于量化分析的软件测试过程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软件测试的基本过程以及涉及的文档、角色和活动.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在测试过程中提取的有效数据来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和管理的技术,如对测试进度变化、软件问题分布、人力资源情况、软件问题处理时间以及软件问题重现等情况进行分析的技术.为保证被测系统的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测试过程提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432.
考虑转捩影响的翼型动态失速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数值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的方法来对考虑转捩影响的中低雷诺数下振荡翼型动态失速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中采用了k-ω SST两方程湍流模式,并加入Chen-Thyson转捩模型来模拟流动中的转捩效应.采用该方法分别对雷诺数Re=1.35×105和Re=7.7×104情况下NACA0012翼型的动态失速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计算出的翼型动态失速气动力系数迟滞曲线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对于Re=7.7×104的工况,实测的升力系数迟滞曲线中出现了高频振荡,计算结果有效地捕捉到了这一流动现象,并通过分析瞬时流线的计算结果揭示出尾缘涡的涡脱落是引起该高频振荡的主要原因.此外,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中低雷诺数下减缩频率对升力系数迟滞曲线的影响,从结果中看到,随着减缩频率的增加,翼型的失速攻角值会增加,升力系数峰值会增加;当减缩频率减小时,升力系数曲线中的高频振荡频率会增加.通过进一步计算分析知,升力曲线中高频振荡的产生不仅取决于减缩频率,还取决于流动的雷诺数,只有在中低雷诺数、较小的减缩频率下翼型动态失速的升力迟滞曲线中才有可能出现高频振荡.  相似文献   
433.
新疆于田7.2 级地震前的电离层电磁扰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法国DEMETER 卫星观测的电磁、等离子体等参量的观测数据分析了2008 年3 月21日新疆于田7.2 级地震前离子温度Ti、离子密度Ni、甚低频(VLF) 磁场等出现的异常变化. Ti分析显示震中区上空出现的突变信号在更大空间多次重复出现, 作为地震异常的信度不高. 通过多次重访轨道对比发现H+ 离子密度整体变化形态一致, 但夏秋季节的峰值变化幅度是冬春季节的1 倍. 通过把2008 年的数据与2007 年和2006 年同期的重访轨道数据进行对比, 发现2008 年在于田地震前1 个月左右Ni 在峰值区呈现了显著增强的变化趋势, 并一直持续到地震前, 2008 年2 月以后的峰值幅度是其他两年同期的~1 倍多. 对于磁场频谱数据, 抽取了震中区域上空2000 km 范围内多个轨道的单频(400 Hz)信息, 并在研究区域统一纬度空间(0~60°N) 进行了时间序列对比, 结果发现地震前2 日内震中区域上空400 Hz 谱密度增加了近一个数量级, 反映空间存在明显的VLF 电磁辐射现象. 对于3 月20 日极低频段(ELF) 三分量电磁场的矢量分析显示观测时段内存在一些左旋极化电磁信号, 反映了空间电离层离子密度变化伴随ELF 电磁辐射信息. 综合分析认为, 这次地震前各参量的变化过程与目前地震孕育及电离层耦合机理相吻合.   相似文献   
434.
非线性热传导逆问题的表面热流辨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材料的热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时,其内部的热传导方程是一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对应的热传导逆问题称为非线性热传导逆问题。本文建立了非线性热传导逆问题的两种表面热流辨识方法:顺序函数法和共轭梯度法,介绍了这两种辨识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具体算法推导,并针对典型算例进行了仿真辨识,结果表明:两种辨识方法虽然在算法构造、计算效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能给出较好的辨识结果,并且算法受测量噪声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35.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河北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作为这一区域中相对滞后一级,河北省在对接京津发展中存在诸多障碍。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障碍因素,提出了促进河北省主动融入京津,顺利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36.
武智慧  牛公杰  钱建平  刘荣忠 《航空学报》2021,42(3):223855-223855
为研究HTPB/AP复合底排药(CBBG)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准静态(233~301 K,8.3×10-5~8.3×10-1 s-1)和冲击(233~323 K,1 200~8 000 s-1)加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各工况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均有明显的屈服点,初始模量、屈服应力及后屈服阶段形态均呈现显著的温度和应变率相关性。在不可逆热力学框架内,推导了热力学力表达式和内变量演化法则,结合初始模量和屈服应力模型,建立了黏弹-黏塑-损伤本构模型。根据HTPB/AP CBBG宽泛温度和应变率实验数据,利用一维形式的本构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描述黏弹性阶段和后屈服阶段。不同工况下的损伤演化律表明,冲击加载和低温均有利于损伤扩展。  相似文献   
437.
蔡立成  钱诗梦  汪海晋  丁会明  徐强 《航空学报》2021,42(2):423821-423821
为了探究铺放工艺参数的变化对复合材料厚度方向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面外拉伸实验分析了铺放压力与铺放温度对复合材料厚度方向面外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的影响,并对不同铺放工艺的试件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增大铺放压力会减小层间富树脂区厚度,使复合材料面外拉伸强度不断增大,当铺放压力为0.225 MPa时取得实验组最大值,与铺放压力0.075 MPa相较强度提升约13.1%,失效模式由纤维断裂与纤维层剥离的组合转变为纤维断裂;铺放压力的进一步增大会挤压层间树脂,改变树脂富集形态,使面外拉伸强度下降,剥离失效模式再度出现。实验用复合材料的适宜铺放温度为30℃,过高的铺放温度会导致孔隙率的上升,使复合材料的面外拉伸强度严重下降,裂纹扩展失去规律性;与铺放温度25℃相比,铺放温度为45℃时复合材料面外拉伸强度下降达19.2%,失效模式由纤维断裂与纤维层剥离的组合失效转化为单一的纤维层剥离失效。  相似文献   
438.
On April 20, 2013, an earthquake of M7.0 occurred in Lusha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seismic ionospheric anomalies usin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data from 23 reference stations in Sichuan province that are a part of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OC). The recorded results show that a clear ionospheric anomaly occurred within 15 min after the earthquake near the epicenter, and the occurrence time of the anomalies recorded by various stations is related 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epicenter. The maximum anomaly is 0.25 TECu, with a 2 min duration and the distance of the recording station to the epicenter is 83 km. Acoustic waves generated by the crustal vertical movement during the earthquake propagate up to the height of the ionosphere lead to the ionospheric anomaly, and the propagation speed of the acoustic wave is calculated as 0.72 ± 0.04 km/s based on the propagation time and propagation distance, consistent with the average speed of sound waves within a 0–450 km atmospheric height.  相似文献   
439.
钱林杰  程翥  石斌斌  万建伟 《宇航学报》2010,31(4):1149-1155
根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GNSS)卫星信号粗捕获(C/A)码的相关峰特点,提出基于双子空间跟踪及盲波束形成的GNSS抗干扰算法。首先通过噪声子空间跟踪将接收信号投影到噪声子空间进行干扰抑制,提高接收信号信干比(SIR)。然后利用指定卫星C/A码与干扰抑制信号进行相关运算,增强指定卫星信号的信噪比(SNR),结合一维信号子空间跟踪,获取指定卫星导向矢量,实现对干扰抑制信号形成波束指向的目的。本算法不需要知道传输的导航符号以及卫星方位,是一种盲自适应算法。由于采用低运算复杂度的子空间跟踪方法,降低了抗干扰接收机的运算负担,保证了算法的实时性要求。最后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提出算法能够有效地对抗强干扰以及增强GNSS信号。  相似文献   
440.
红萍湿养栽培供O2装置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萍作为空间站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中的生物部件, 可望为航天员提供O2和新鲜蔬菜并吸收CO2. 研究红萍湿养栽培供O2装置, 旨在建立地面非生物部件, 满足模拟研究的需要. 介绍了所研发装置及关键部件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通过红萍湿养板内湿养栽培介质的结构功能设计, 在蓄水保水基质层内部配置具有毛细作用的渗水管路, 介质始终保持整体湿润而表面无明水状态, 为红萍扎根稳固、营养吸收和生长繁殖创造条件. 水压试验确定了渗水管路的主要技术参数和闭合式红萍培养液输配循环系统的间歇循环周期. 整机产出量试验结果表明, 在层间距125 mm, 整机红萍湿养面积6.3 m2, 超高亮度白色LED人工光源能耗152 Wm 2, 红萍表面的光照强度6000~6500 lx, 整机的红萍湿养产量、红萍放O2量和吸收CO2量相应大幅提高, 装置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