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60篇
航空   299篇
航天技术   49篇
综合类   34篇
航天   1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在传统趋近律滑模控制器基础上采用一种改进的滑模控制器--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同时针对小车运动时真实倾斜角速度不易测量,而倾角传感器测得的角速度满足不了要求,为此设计了广义卡尔曼滤波器来在线估计非线性系统的状态,有效抑制了系统噪声干扰,消弱了抖振,应用在自平衡小车上,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2.
太阳帆推进任务的快速仿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太阳帆的力学特性和轨道控制设计方法,导出太阳帆的无奇点控制律.提出通过STK中MATLAB语言编写的嵌入式脚本(Plug in Script)来将由控制律得到的光压力加速度矢量,添加到STK轨道计算力学模型中,从而进行轨道控制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常规方法难以进行仿真分析的航天器动力学模型(如太阳帆),所提出的方法能快速灵活地支持其相应的任务,并增强任务场景的可视化,从而实现利用STK丰富的功能特性进行复杂航天任务的设计、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253.
失重是特定空间运动条件下的重要环境物理特征之一, 一般以微重力环境来表示. 几十年来人类利用空间失重环境进行了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探索. 由于真实空间失重环境下科学实验机会稀少, 人类为研究空间失重环境或效应, 开发了多种地基的空间模拟实验技术方法. 然而, 对于空间生物学和空间生物技术研究而言, 已有的各种模拟实验技术手段在原理上和应用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介绍了抗磁性物质在大梯度强磁场中的悬浮现象, 及将其用于模拟空间失重环境的方法与原理;简述了近年来利用抗磁性物质悬浮方法进行生物大分子晶体生长、分子细胞生物学及整体生物学等方面研究与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254.
Nb+Ni中间层对Ti2AlNb与GH4169扩散连接接头组织与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50~1100℃,20MPa,20~120min的工艺条件下,添加厚度均为10μm的Ni+Nb为中间层,对Ti2AlNb与GH4169真空扩散连接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接头截面和断口的成分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Ni+Nb做中间层能实现Ti2AlNb与GH4169良好的连接.在GH4169与Ti2AlNb之间生成6层反应层,自GH4169侧依次为:Fe-Ni-Cr固溶体,Ni3Nb,Ni6Nb7,残留Nb层、Ti-Nb固溶体、高铌O相.在剪切试验中,接头沿Ni3Nb层与Nb层之间的Ni6Nb7层断裂.在1050℃,20MPa,40min工艺条件下,剪切强度达到最高,为460MPa.  相似文献   
255.
通过测定蠕变曲线及位错运动的内摩擦应力(σ0),研究了一种含Re单品镍基合金的蠕变行为,并计算出稳态蠕变期间的表观蠕变激活能及应力指数.结果表明:在稳态蠕变期间位错运动的内摩擦应力(σ0),随外加应力的提高略有提高,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在蠕变初期,γ'相沿垂直于应力轴方向形成N型筏状结构,随蠕变进行,筏状γ'相发生粗化,且距离断口越近,筏状γ'相粗化及扭曲程度越严重,其中,由于颈缩使样品近断口区域承受最大有效应力,是使筏状γ'相粗化及扭曲加剧的主要原因.蠕变后期,合金的变形机制是位错剪切筏状γ'相.  相似文献   
256.
三轴平台快速自标定与自对准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肖正林  钱培贤  徐军辉 《宇航学报》2006,27(2):222-226,255
为了提高地地导弹的作战效能,探讨了适应机动发射导弹快速发射要求的三轴平台快速自标定与自对准技术。误差标定及补偿是提高惯性系统使用精度的重要手段,但标定的完善性与快速性之间存在矛盾。误差标定及方位对准采用导弹水平状态七位置一体化方案,在约13.6分钟内能自主对准并标定出平台二十一项系数。导弹水平状态标定与对准可以基本消除阵风干扰的影响,且陀螺仪标度因数与漂移的估计采用有参考力矩的零力矩法,保证了标定、对准的快速性与准确性。经仿真验证,测量时间为1分钟时,漂移率估计误差在0.003°/h以内,测量时间为2分钟时估计误差在0.001°/h以内。  相似文献   
257.
针对交会对接最终逼近段相对位姿测量,提出了惯性/视觉组合相对导航算法.基于对接航天器相对运动模型,利用追踪航天器上惯性测量单(IMU)获取两航天器间的相对运动信息作为短期参考,以电荷耦合器件(CCD)视觉测量作为长期参考,综合姿态四元数运动学方程,分别建立了姿态滤波器和位置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可行且有效,并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258.
一箭多星发射直接入轨的卫星构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中、高轨道一箭多星发射直接入轨的需求,基于卫星与运载火箭的接口、环境条件、包络与操作要求等约束,对卫星构型形式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一箭多星发射的几种卫星构型方案(包括中心承力筒式、板筒式、板架式和桁架式构型),研究了星箭接口选用包带式和点式爆炸螺栓两种连接分离装置的适用性,并据此提出优选桁架式卫星构型和点式爆炸螺栓星箭接口形式,可为卫星结构特性优化和卫星平台通用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9.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brain functional network changes of patients with frontal lobe epilepsy(FLE)by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and graph theoretical analysis.rsfMRI is performed in 46 adult patients with FLE and 46 age‐matched healthy controls(HCs). A functional network is built from these subjects,and the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such network a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using graph theoretical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both FLE patients and HCs exhibit prominent small‐ world features.Compared with HCs,FLE shows a decrease in local efficiency(Eloc),clustering coefficient,nodal efficiency as well as nodal degree. Furthermore,FLE(seven)has fewer hubs than HCs(ten). The functional abnormalities in the network organization suggest functional disturbances in patients with FLE. This study helps to gain new insights into the functional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FLE. The networks built here can also be a set of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monitoring and the treatment of FLE.  相似文献   
260.
真空低温环境下红外笼移动装置设计及调试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在航天器真空热试验中方便快捷地实现高、低温工况的转换,设计了红外笼移动装置,高温工况时,将红外笼移至航天器加热面的上方;低温工况时,将红外笼移开。文章以红外笼移动装置的功能、性能需求分析为基础,确定了移动装置的功能模块及设计要求,通过特殊设计使得该移动装置能够克服低温传动失稳或失效问题,并满足真空润滑、电机热控等要求,实际应用表明其具备在真空低温特殊环境下可靠、安全工作的能力。文章最后根据装置的工程应用情况给出了后续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