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85篇
航天技术   23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来自电离层的尾向流对近地磁场位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测一号(TC-1)卫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尾向流能够拉伸近地磁尾的磁力线,从而导致磁场位形改变.尾向流具有垂直于磁场的速度分量,这种垂直磁场的速度分量会导致磁力线向尾向拉伸,磁场的结构由偶极型变为非偶极型.而随尾向流的终止,地向流的出现,磁场的结构由非偶极型变为偶极型,磁力线恢复原状.另外在磁场的结构由非偶极型变为偶极型的过程中,伴随磁能的释放热离子温度的迅速升高,温度由各向同性逐渐趋向各向异性.其次,观测结果显示来自电离层的尾向流对磁场By分量有重要的影响,能够引起磁场By分量的显著增强.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来自电离层的尾向流对近地磁尾动力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全程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必然是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实践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效应不足以培养出优秀人才。针对本科四年制教学,以电类实践教学为例,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合理组织安排实践内容,使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学员的实践能力通过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被动到主动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得到很大提高,实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3.
航天发射场场址的选择。是发射场规划建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复杂系统工程,其选择结果对发射场的综合发射能力、发射场系统和测量控制系统建设难度与投资经费、技术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从我国的国情和航天发射场建设实际情况出发,对发射场选址基本原则、选址条件、勘选程序与基本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4.
在氦质谱检漏技术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了以微电脑为中心的自动控制技术,提高了氦质谱检漏仪的全自动操作智能化水平。180°非均匀磁场的实现,使离子聚焦更好。通过电子量程切换技术,减少了量程转换时间,扩大了测量范围,对高准确度密封性智能检测系统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55.
对线聚焦菲涅耳透镜的空间聚光光伏系统的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以期解决工程设计时多参数合理匹配和选择的问题。通过研制由菲涅耳透镜—单晶硅太阳电池光伏组件、太阳模拟器和测试设备组成的实验装置,开展了菲涅耳透镜失焦距离、聚光比和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开路电压、最佳功率、填充因子、效率、温度等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失焦距离和不同太阳光线横向偏角对聚焦宽度的影响的实验测试和实验分析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聚光太阳电池性能随短路电流和最佳功率的提高而提高,短路电流和最佳功率分别随聚光比的增加而近似呈线性增大,开路电压基本不随聚光比变化;失焦距离变化引起透镜聚焦宽度变化,进而影响电池表面辐射强度和有效聚光比,应控制失焦距离在可允许范围内;太阳电池串联电阻对聚光太阳电池工作性能存在不利影响,需尽可能选择低串联内阻、高填充因子的太阳电池;应保证聚光太阳电池具有良好的散热条件;太阳光线横向偏角会导致聚焦宽度变大、聚光比减小,并使聚焦光线偏离太阳电池,应控制横向偏角在规定范围内。研究结果为线聚焦菲涅耳透镜空间聚光光伏系统工程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6.
基于活门轴(又称为柱塞)圆柱度公差是圆柱面横截面形状误差和轴截面形位误差的综合的原理,研制柱塞圆柱度公差专用测量仪。通过测量柱塞零件表面的径向全跳动公差实现柱塞工作面圆柱度公差的合格性评定。  相似文献   
57.
动态测试实时误差的灰色预测及其精度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预测应用于可重复动态测试过程,根据可重复动态测试的特点,采用统计方法有效地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用其平均值建立预测模型,并对产生预测误差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采用统计所得的各点方差值建立预测值精度的估计模型。实例证明,误差预测模型及精度估计模型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针对固体燃料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SP-ATR)的工作特点,提出了双燃气发生器的加力工作模式,并根据总体性能要求确定了部件的工作参数。主要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分别针对压气机和涡轮部件开展了气动设计和增压装置集成,获得了工作特性,并完成了增压系统工作特性的冷流实验验证。开展了考虑涡轮后低温旋流条件下多股气流的高效掺混燃烧研究,通过研究涡轮转速、空气入射角度、补燃室富燃燃气流量和富燃燃气射流位置对燃烧效率的影响,确定了原理样机和关键部件的恰当形式和布局方式。最终开展了原理样机的地面热试实验,验证了双燃气发生器的SPATR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热试实验结果表明燃气涡轮增压装置工作可靠,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其中压气机压比达到了3.3,转速为82kr/min,补燃室燃烧效率为85.21%。  相似文献   
59.
旋转半受限单孔冲击局部换热特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热膜法测量局部换热系数Nu,对旋转条件下半受限冲击射流的换热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冲击雷诺数Re(20 00035 000)和旋转数Ro(00.003 441)等参数,讨论了旋转状态对半受限单孔冲击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旋转显著影响了冲击靶面的局部换热系数分布规律.在实验工况范围内,靶面局部(平均)Nu数均是先随着旋转数Ro的增加而增强,后又随着旋转数Ro的增加而减小.实验中还观察到同静止情况相似,旋转条件下半受限冲击射流的冷却效果也是随着冲击Re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0.
在介绍一种二维展开太阳翼构型及组成的基础上,用ADAMS软件建立了二维展开太阳翼柔性动力学仿真模型,模型中为模拟太阳翼驱动装置(SADA)的保持力矩,在SADA上设置了摩擦阻力矩。仿真结果表明,二维展开太阳翼侧板在空间展开锁定不同步,由此而导致侧板锁定对SADA会产生多次冲击。此结论可为二维太阳翼的构型及其铰链设计,以及SADA在轨控制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