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0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218篇
航空   1413篇
航天技术   341篇
综合类   162篇
航天   6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切入点,在介绍生态翻译学这一全新理念的同时,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和翻译生态环境规律,探讨当今国际商务环境下翻译活动的适应与选择,详细考察商务翻译的生态环境,论述商务翻译生态环境中各生态因子的职能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其用于指导翻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保障机制等方面,以便顺应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培养满足现代服务业需求的高端商务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882.
航天器相对运动水滴型悬停轨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航天器相对运动的C-W方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航天器相对运动轨道设计中的一种水滴型悬停轨道,能够实现航天器相对空间目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悬停,并且只需使用脉冲速度增量控制即可实现长时间的悬停。文章对悬停轨道的悬停周期与目标航天器轨道参数和悬停位置的关系,以及悬停控制所需的速度增量ΔV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进行悬停轨道选择及设计的工程方法,并对C-W方程的状态转移矩阵进行了推导,得到了由常规的后方伴飞轨道使用脉冲速度控制方案进入目标星正下方的悬停位置的初始速度增量、转移时间及末端速度增量。根据分析结果,水滴型悬停轨道有利于工程实现,其设计方法可以应用于航天器在轨服务、侦察、巡视等任务的轨道设计。  相似文献   
883.
结合现有交变波瓣喷管的特点对基准波瓣喷管进行处理,设计了一种新型交变波瓣喷管——剑形深波谷交变波瓣喷管.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扇形处理和斜切处理对剑形深波谷交变波瓣喷管射流掺混的作用.结果显示,随着扇形处理和斜切处理各自改型程度的增加,波峰尾流区掺混速度变快,而核心区主流完全掺混所需距离略有增加.斜切处理促进掺混能力优于扇形处理,扇形处理后引射能力和流动损失基本不变,斜切处理后引射能力和流动损失稍有减小.计算结果还表明流向涡的形态对掺混效率的影响大于流向涡的强弱.  相似文献   
884.
当前秘书学概论教材存在诸多不足。只有从端正教材编写态度、正确认识秘书学概论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生就业实际出发,通过加强社会、学校、学生调研,统筹规划秘书学概论教学内容.创新教材叙述模式,加强教材多样化、立体化建设等途径,才能提高教材质量。  相似文献   
885.
Osteopenia is a pathological process that affects human skeletal health not only on earth but also in long-time spaceflight.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 is a nondestructive method for assessing both bone quantity and bone quality.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CT on evaluating the microgravity-induced osteopenia (e.g. early detection time and the sensitive parameters), the bone loss process of tail-suspended rats was monitored by micro-CT in this study. 8-Week-old female Sprague 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ail suspension (TS) and control (CON).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 (vBMD)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femur and tibia were evaluated in vivo by micro-CT at 0, 7, 14, 22 days.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emur and tibia were determined by three-point bending test. The ash weight of bone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bone loss in the proximal tibia appeared earlier than in the distal femur. (2) On day 7, the percent bone volume (BV/TV) of the tibia 15.44%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trabecular separation (Tb.Sp) 30.29%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S group, both of which were detected earlier than other parameters. (3)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e.g. femur, −22.4% maximum load and −23.75% Young’s modulus vs. CON) and ash weight of the femur and tibi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TS group in comparison to CON group. (4) vBMD of the femur and tibia were clearly related to bone ash and dry weight (r = 0.75–0.87, p < 0.05). (5) BV/TV of both femur and tibia were clearly related to maximum load and Young’s modulus (r = 0.66–0.87, p < 0.05). Similarly, trabecular vBMD and BV/TV of the femur and tibia were clearly related to Young’s modulus (r = 0.73–0.89, p < 0.05). These indicated that BV/TV and Tb.Sp were more sensitive than other parameters for evaluating bone loss induced by tail suspension, moreover, trabecular vBMD and other parameters might be used to evaluate bone strength. Therefore, micro-CT is a reliable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predicting unloading-induced bone loss in small animals.  相似文献   
886.
敏捷光学卫星密集区域推扫成像任务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敏捷成像卫星可以实现利用三轴姿态机动所形成的推扫成像模式,同时可以在机动过程中同步成像。在敏捷卫星成像任务的基础上,建立考虑推扫成像模式的敏捷卫星任务规划模型。通过高斯投影建立球面直线扫描条带的数学生成模型,并利用Matlab现有函数进行优化解算;由于模型解算的复杂性,将整体规划问题分为两层子问题分别进行处理,在条带任务分配中,设计了适用于计算机计算的含有条带分配策略的解算算法;在上层规划中,基于推扫成像的双向扫描特性,设计了基于启发式规则的敏捷卫星任务规划算法;之后,将不可规划条带拆作孤立点目标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再合成处理完成整体规划。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设计的算法可以有效处理实际情况下的敏捷卫星推扫成像任务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887.
针对多星近距离绕飞观测任务,建立了相对姿态轨道动力学模型,分别考虑了在椭圆、空间圆绕飞轨道上观测卫星的两种期望三角形编队构型,以观测卫星视线始终指向目标为期望姿态,采用基于四元数和角速度误差反馈的比例 微分控制律以及一种改进的基于人工势场法的制导方法相结合,对相对姿态及轨道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控制律的作用下,绕飞过程中各观测卫星均能够有效地跟踪期望相对姿态和期望相对轨道;在空间圆绕飞轨道构型中,各观测卫星从初始同一位置出发后,在任意时刻3颗观测卫星构成的编队构型始终为正三角形,且正三角形的边长从零逐渐增大,最终等于期望正三角形构型的边长。  相似文献   
888.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实施,一步实现"绕""着""巡"的目标。着陆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后,火星车能否沿转移坡道安全转移至火星表面,关系着本次任务的成败。从火星车转移坡道功能要求出发,提出了一种双向抽展式转移坡道方案,解决了大展出比、驱动共用、可靠展开等关键问题,对其展开原理及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开展了模拟火星重力环境的展开试验,为我国火星车转移坡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9.
针对存在转动惯量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的挠性航天器,首先构造了一个部分状态观测器估计挠性模态,然后设计自适应律对转动惯量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组成的函数的上界进行估计。最后,在设计的观测器和自适应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挠性航天器的基于部分状态观测器的自适应滑模姿态稳定控制律。采用Lyapunov方法证明了在挠性航天器存在转动惯量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时, 所设计的自适应滑模姿态控制律能使闭环航天器姿态系统稳定。最后, 通过数值仿真例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0.
基于夏氏最小二乘的轨道控制力系数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航天器轨道捕获、轨道维持和空间目标碰撞规避中都需要进行航天器轨道机动。针对航天器轨道机动过程中推力器的推力系数为装订常数,没有根据在轨工作实际进行优化而导致出现较大误差的情况,对控制力拟合系数进行辨识,作为修正控制参数以补偿轨道控制误差的依据,提高轨道控制精度。统计分析在轨管理的典型航天器平台及其发动机的轨道控制历史数据,分析轨道控制理论和在轨控制数据拟合建立轨道控制经验模型,用当前可测量的系统输入和输出预测系统输出的未来演变,得到不同工作情况下实际轨道控制误差与控制参数及其他主要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为轨道控制策略决策提供参考。选取轨道半长轴控制量300m以上和300m以下的两类近地卫星,对其轨道控制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经实际数据测试,采用夏氏法进行推力系数拟合后预测的速度变化量精度较高。该种计算方法利用了轨道控制历史数据,计算方法简单,提高了轨道控制速度增量的预测精度,对轨道控制实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