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36篇
航天技术   11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4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52.
The search for organic molecules at the surface of Mars is a top priority of the next Mars exploration space missions: Mars Science Laboratory (NASA) and ExoMars (ESA). The detection of organic matter could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esence of a prebiotic chemistry or even biological activity on this planet. Therefore, a key step in interpretation of future data collected by these missions is to understand the preserv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martian environment. Several laboratory experiments have been devoted to quantifying and qualifying the evolution of organic molecules under simulat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Mars. However, these laboratory simulations are limited, and one major constraint is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UV spectrum that reaches the surface of Mars. As part of the PROCESS experiment of the European EXPOSE-E mission on board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a study was performed on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organics under filtered extraterrestrial sola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hat mimics Mars-like surface UV radiation conditions. Glycine, serine, phthalic acid, phthalic acid in the presence of a mineral phase, and mellitic acid were exposed to these conditions for 1.5 years, and their evolution was determ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fter their retrieval.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data from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 1.5-year exposure to Mars-like surface UV radiation conditions in space resulted in complete degradation of the organic compounds. Half-lives between 50 and 150?h for martian surface conditions were calculated from both laboratory and low-Earth orbit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at none of those organics are stable under low-Earth orbit solar UV radia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53.
54.
这项工作是由赫克里斯公司阿里根尼弹道试验室完成的,是为美国海军战术导弹的应用而改进高性能硝酸酯增塑推进剂工作的一部分。总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性能卓越的推进剂,它在舰队防御环境下不会发生脆变。尤其需要一种推进剂能满足或者超过美国海军近代高性能验证发动机(HPDM)计划的要求。方法是将聚乙二醇预聚物用于混合增塑剂(50/50N G—BTTN)作为非脆变粘合剂的主要成分。这种增塑剂系统已在其它的赫克里斯计划中经过验证,与 NG 或 BTTN 晶种接触,即使经过长期的—54℃~—12℃之间的温度循环也不会发生脆变。以1磅规模对固体含量为73%~80%的推进剂进行了试验,以调节工艺性能、力学性能。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能达到 HPDM 计划要求的固体含量为73%的非脆变推进剂。80%固体含量推进剂的研制工作表明,这类推进剂是可行的,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5.
飞机水平飞行的最大和最小速度一般是根据与马赫数成函数关系的发动机推力系数曲线C_P和飞机阻力系数曲线C_X的交点来确定,(图一,a)。  相似文献   
56.
为使陀螺仪进一步小型化、集成化,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片集成三轴微机电陀螺仪,该陀螺仪采用单一MEMS结构芯片实现3个轴向角速度的测量.介绍了单片三轴陀螺仪工作方式、结构设计以及电路原理,完成了MEMS结构的流片加工,对陀螺仪表头和整机进行了测试,单片三轴微机电陀螺仪x轴、y轴和z轴零偏稳定性分别达到53.4(°)/h、70.8(°)/h和18.4(°)/h,非线性度分别为1.59×10-4、3.3×10-4和2.18×10-4.该陀螺仪具有三轴角速率检测效应,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7.
为了研究气氧甲烷燃烧室的壁面热载荷,对一个包含同轴剪切喷嘴的燃烧室开展了热试研究,混合比2.647,室压2MPa。根据沿燃烧室轴向测得的壁面温度数据,利用逆向传热计算的方法获得了壁面热流分布。为了更好地分析实验结果,应用商业CFD软件ANSYS Fluent开展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涡耗散概念模型模拟湍流燃烧过程。在进行分析之前对网格无关性进行了验证,比较了从数值模拟和实验获得的热流分布,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模拟方法能够有效预测燃烧室壁面热流分布,最大热流值偏差17%,另外还从燃气温度场和流场结构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热流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58.
面外轴向检测微机电系统(MEMS)加速度计(Z轴MEMS加速度计)是MEMS惯性系统中用于提供面外加速度信号的重要器件。文章首先介绍了Z轴加速度计的两种典型结构,列举了国内外科研机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概述其在结构设计、工艺制造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在性能指标、三轴单片集成等方面的进展。最后,结合Z轴MEMS加速度计的研究现状,对其在结构优化、性能提升、工艺制造、单片三轴集成等方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9.
运用分析电子显微术、高分辨电子显微术、化学相分析和 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研究了Fe-Ni-Co-Nb-Ti-Si低膨胀高温合金的相组成和相结构 ,以及稀土对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 ,微量的稀土主要存在于合金的片状相中 ,并使其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加入适量的稀土 Y后 ,合金片状相变得更加细密、均匀。和不含稀土的低膨胀高温合金相比 ,含 Y的低膨胀高温合金中片状相与基体的晶格错配由 0 .7%下降到 0 .0 7% ,表明界面应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0.
为了研究重粒子碰撞对霍尔推力器通道等离子体影响,采用PIC/MCC/DSMC混合法对放电通道工作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建立放电通道二维数值仿真模型,模型中对重粒子碰撞进行重点考虑。估算了通道内各粒子碰撞下的平均自由程,并针对重粒子碰撞单一变量开展了2个仿真模型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及验证。结果表明:重粒子碰撞对通道内离子数密度分布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离子数密度分布在电离区更为均匀,离子数密度峰值下降6.9%;离子轴向速度影响较小,出口处离子轴向平均速度下降1.3%。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重粒子碰撞因素使仿真结果与测试值之间误差由9.0%缩小到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