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73篇
航空   336篇
航天技术   53篇
综合类   28篇
航天   1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针对传统的高级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ARAIM)算法中完好性风险和连续性风险分配存在保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完好性风险和连续性风险分配方法。将不同的分配策略作为算法中不同的粒子,选取不同故障子集对应的垂直保护级的加权和为适应度函数,每个粒子基于粒子群优化寻优原理更新其位置及速度直至满足条件,进而得到优化后的分配策略和对应的垂直保护级。通过双星座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PSO算法的完好性风险和连续性风险分配策略优化了垂直保护级,提高了ARAIM全球可用性。   相似文献   
292.
High-fidelity cargo airdrop simulation requires the contact dynamics between an aircraft and a cargo to be modeled accurately. This paper presents a general and efficient contact-friction model for simulation of aircraft-cargo coupling dynamics during airdrops. The proposed approach has the same essence as that of the finite element node-to-segment contact formulation, which leads to a flexible, straight forward, and efficient code implementation. The formulation is developed under an arbitrary moving frame with both the aircraft and the cargo being treated as general six-degree-of-freedom rigid bodies, and thus it eliminates the restrictions of lateral symmetric assumptions in most existing methods. Moreover, the aircraft-cargo coupling algorithm is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som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details are presented. The accuracy and capability of the present method are demonstrated through three numerical examples with increasing complexity and fidelity.  相似文献   
293.
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必须确定凹坑损伤的目视检测门槛值及其影响因素.采用3种直径的冲头,通过准静态方法对平板表面引入随机分布的凹坑损伤.考察板的角度、颜色以及检测人员水平3种因素对详细目视检测结果的影响.基于累积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分析对比了不同因素条件下的检出概率.结果表明,蓝色板的凹坑损伤更容易被检出;接近垂直检测角度...  相似文献   
294.
分压偏置式共射极放大电路是有效应对温度变化且非常实用的共射极放大电路。对于分压偏置式共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分析的讲解,中外《电子技术》教材的讲解方法各有特点。本研究以当今中外高校广泛使用的几本《电子技术》教材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为例,将其分为两类分析方法;分别对这两类分析方法进行介绍、讨论其不同的特点和讲解思路,并通过电路设计案例具体分析,为《电子技术》教材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95.
针对某型直升机适航取证的任务需求,在相应简化和配重基础上,对直升机进行全机柔性体建模。参照WG30整机水上砰击试验的研究方法,通过LS-DYNA中的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 SPH)方法研究直升机在9 m/s垂直速度下水上砰击情况,选取驾驶舱底部、客舱中部、客舱后部三个位置为测量点,得到直升机触水后的整体运动趋势以及直升机底部压强、加速度与底部材料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模型的对比,研究了短翼和气囊对直升机水上砰击的影响。仿真结果与试验结论相符,验证了计算的可靠性,为直升机水上砰击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96.
根据细编穿刺复合材料的细观和微观结构,分别建立了纤维束和细编穿刺单胞有限元模型。采用周期性非绝热温度边界条件,计算了纤维束和材料整体的等效热导率。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比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纤维体积分数、基体和纤维热导率对材料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材料两个方向热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差异逐渐减小,且基体对热导率影响作用较大。文中采用的模型和周期性边界条件与理论预期符合较好,为材料热学和热力耦合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297.
298.
采用流动控制的超声速内埋物投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马赫数Ma3飞行状态下的内埋物安全投放难题,提出了两种适用于非平坦舱体外形的超声速内埋物投放分离过程的流动控制方法:第一种方法采用了圆棒扰流器,第二种方法采用气帘喷流。为了验证两种不同流动控制方法的效果,引入结构嵌套六自由度动态网格技术和基于k-ω湍流模型的Navier-Stokes方程计算,对包括重力投放、弹射投放、采用圆棒扰流器的重力投放和采用气帘的重力投放等4种不同的投放分离状态进行了动态全过程的计算对比分析。通过对仿真计算结果分析发现,当来流马赫数Ma∞3时,采用流动控制的投放物分离运动特性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投放物下落过程中的俯仰偏航特性可以得出:采用圆棒流动控制有利于安全分离;气帘流动控制具有应用潜力,但采用这种方法需要针对特定的投放条件进行优化,否则可能诱发投放物在俯仰方向的姿态发散。  相似文献   
299.
针对实时测控信息类型复杂、信息处理和控制方法多样、对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构建了一种基于集群计算平台的实时、高可用测控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主一备双工热备节点的分布式集群管理控制模式,即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任务除在一个节点上进行处理外,另一节点同时运行该任务处理(但不输出处理结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任务故障监测的心跳机制、任务故障迁移和恢复的分配方法。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在一个处理周期内发现任务故障,并实现故障任务的迁移和恢复,不仅减少了系统建设成本,而且缩短了故障任务迁移和恢复时间,提高了测控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300.
针对直升机自动折叠系统地面模拟耐久性试验中发生的桨叶折叠铰磨损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折叠铰进行了设计改进,对磨擦副材料进行了更改,通过改进前后折叠铰的耐久性对比试验对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解决了桨叶折叠铰磨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