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88篇
航空   361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45篇
航天   1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41.
为研究航空发动机球轴承的剥落故障模式,利用原子发射光谱技术、自动磨粒分析技术、铁谱技术及能谱分析技术对球 轴承加速等效试验滑油中磨粒的数量、大小、形貌及成分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属颗粒污染物导致轴承出现初始疲劳剥 落;球轴承剥落的特征磨粒为滚动疲劳磨粒和球形磨粒,内衬套微动磨损的特征磨粒为铁的黑色氧化物和红色氧化铁磨粒;临近 轴承失效时,滑油中Fe元素质量分数由7.49×10 -6 增大至21.74×10 -6 ,特征磨粒数量也由48.9个/mL急剧增加至1433.8个/mL,且特 征磨粒直径主要分布在25~50 μm。金属颗粒污染物的存在使轴承承力内半圈滚道加速出现接触疲劳剥落,滚道剥落到一定程 度后,在轴向力、摩擦力及预紧力等综合作用下在内衬套与承力内半圈接触处发生微动磨损,进一步加剧了滚道的疲劳剥落,最终 导致球轴承失效。  相似文献   
542.
为探索超声速气流中变角度组合射流对喷注雾化过程的影响,采用高速摄影和基于KH-RT破碎模型的欧拉-拉格朗日数值仿真方法开展研究,仿真结果和实验吻合较好。研究表明,同一流量下逆流喷注,可以较为有效地增强混合效果,提升射流穿透深度。带扩张型面内液雾穿透深度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等流量条件下顺流双孔喷注有效截面面积大体一致,略低于单孔直喷。等效流量下逆流喷注所得液雾截面面积收益最为明显。截面平均粒径方面,单孔喷注雾化粒径基本一致,顺流双孔喷雾粒径较小。等压降顺流对喷由于流量较大,雾化质量相对较差,平均粒径最大。  相似文献   
543.
建立了平面波展开(PWE)法分析像素型电磁晶体带隙的数学模型,导出了像素型电磁晶体结构系数的计算表达式.设计并仿真分析了不同像素型电磁晶体的带隙结构,并对其带隙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计算模型正确,且不同像素型电磁晶体结构(即介质分布)对应的电磁带隙各异.可用该法结合优化算法对像素型电磁晶体作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44.
545.
546.
为解决机械连接过程中金属紧固件与复合材料结构热膨胀不匹配问题,开展了复合材料螺纹紧固件研制。通过分析比较,选择了合适的树脂体系,并对成型工艺方法进行了研究,研制了M5复合材料螺纹紧固件。同时创建了数值仿真分析模型,对紧固件力学性能进行了预示。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紧固件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并成功研制出了复合材料螺纹紧固件,扩大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47.
基于非线性谐波法和声类比模型,研究了不同后排转子直径对对转螺旋桨气动特性和噪声的影响规律。首先,利用单排螺旋桨风洞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随后,以某型对转螺旋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6种具有不同后排转子直径的对转螺旋桨模型。研究发现,对转螺旋桨后排转子直径“裁剪”会降低后排螺旋桨的拉力系数和功率系数,但对效率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后排转子直径的减小,前排转子的叶片通过频率下的噪声几乎没有变化,但高阶噪声变化幅度较大。后排转子减小0.25倍直径,后排转子的叶片通过频率下的噪声降低约为9 dB。后排转子直径“裁剪”不仅可以降低后排转子噪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前排转子的噪声。通过叶片“裁剪”,对转螺旋桨气动噪声降低5~6 dB。对转螺旋桨后排转子直径的减小,减弱了对转螺旋桨叶尖涡干涉和尾迹干涉,并减弱了前后排桨叶的势流场干涉,进而降低了对转螺旋桨的噪声辐射。  相似文献   
548.
采用直接数值模拟对来流马赫数2.9、24°压缩-膨胀折角构型中激波与湍流边界层干扰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关注膨胀折角法向高度对激波干扰区以及下游平板边界层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高度足够大时,激波干扰区内未受下游膨胀波的影响,此时的流动特征与传统的压缩折角干扰构型一致。高度较小时,脱体剪切层的再附过程受到下游膨胀波的加速影响,导致再附点向上游移动,分离泡发生剧烈收缩。对上、下游平板湍流边界层应用了平均摩阻分解技术,比较了湍流边界层在平衡和非平衡状态下的差异。分析发现,膨胀折角区域的高摩阻现象主要与摩阻分解后的Cf1项与Cf3项相关。高度变化对Cf1项影响较小,而对Cf2项影响显著。高度变化体现在:下游平板上G9rtler涡结构强度以及层流化现象对Cf2项贡献的差异。  相似文献   
549.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传输系统的工作速率不断拓宽,要求用于其可靠性、稳定性评测的误码率测试设备具备超宽速率的测试图形产生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误码率测试设备的超宽速率图形产生方法,该方法将50 Mb/s~60 Gb/s的超宽速率分解为四个速率段,并通过高速开关实现输出图形信号的切换。文中基于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多级MUX(多路复用器)的图形产生架构[1]搭建了测试系统,通过对整个工作速率范围进行分解,最终实现了一路50 Mb/s~60 Gb/s范围内超宽速率测试图形信号的产生。  相似文献   
5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