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0篇 |
免费 | 215篇 |
国内免费 | 12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79篇 |
航天技术 | 113篇 |
综合类 | 25篇 |
航天 | 2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71.
为了研究真实发动机尺寸下冲击通道的流动与换热情况,选取冲击孔与气膜孔孔径均为D=0.3mm,0.4mm,0.5mm,冲击距H/D=2,2.5,3.0,孔间距P/D=5,10,雷诺数Re范围为1000~10000,保证与真实发动机工况相等的克努森数下,对不同结构微小冲击通道的整体换热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雷诺数下,通道整体平均换热系数随着孔径的减小而增加,随着冲击距H/D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冲击孔间距P/D的增加而减小,并且拟合出了相关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773.
774.
对地球静止轨道(GeosynchronousOrbit,GEO)卫星在轨加注燃料以延长其工作寿命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而执行加注任务的服务航天器在轨组网方案直接影响在轨加注任务全局。文章以GEO卫星为在轨服务对象,开展了提供加注服务的航天器最优组网方案研究。提出了1个燃料存储站加N个加注飞行器的服务航天器体系架构,燃料存储站承载大量燃料,长期在轨稳定运行;加注飞行器机动运行,执行对GEO卫星加注任务,当加注飞行器燃料不足时,返回燃料存储站获取燃料。燃料存储站的质量、运行轨道,加注飞行器的数目、质量与运行轨道、对GEO卫星提供加注的加注飞行器任务分配等是组网方案研究的重点,建立了以对GEO卫星加注任务的响应时间短、服务系统成本低为互斥评价准则的服务航天器组网方案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分析了组网方案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及流程,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服务航天器组网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分析一组非支配优化设计结果对于2个互斥评价准则的平衡性,提出了1个燃料存储站加4~6个加注飞行器的服务航天器最优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775.
介绍了用最小二乘法评价外差式激光测振仪信号处理电路直流增益和直流偏移指标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过程.讨论了影响直流增益测量不确定度的几个主要误差来源,包括信号源误差、被校仪器响应误差、被校仪器直流增益、标准仪器测量误差的影响等等.给出了减小直流增益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措施:①环境控制措施,以减少环境带来的不确定度;②选取高精度信号,以减少信号源误差带来的不确定度;③选取高精度标准测量仪器,以减少测量误差带来的不确定度.通过一个实例,给出了激光测振仪信号处理电路直流增益和直流偏移指标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结果.该过程及结论可应用在相应参数的计量校准中. 相似文献
776.
GNSS-R是基于双基雷达散射机理的无源微波遥感技术,可同时接收多个镜面反射点的反射信号,实现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风场、海冰等海态参数的宽刈幅探测。针对微纳卫星观测计划,研制国内首个星载微小型GNSS-R测高仪,开展外场实验,处理实验数据,采用基于本地码相关的Clean replica算法、干涉式互相关的Interferometric算法,根据曲线平滑算法对相延多普勒测图(DDM)曲线进行拟合,进而通过最大倒数点法(DER)、峰值半功率法(HALF)等镜点跟踪算法得到测高误差,对实验结果的预期和实测值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77.
为解决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中抗击多方向来袭目标流的队形部署优化问题,提出了以编队对来袭目标流的综合射击次数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方法。将编队总射击次数分解为零航路捷径和非零航路捷径下的射击次数之和,利用射击次数与、杀伤区纵深、队形配置向量之间的约束关系,给出了计算方法。以一字队形为例,建立了队形部署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778.
779.
780.
基于资源环境约束的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刚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14,(3):108-112
对于我国快速的城市化、多维的城市转型及其相应的社会与空间问题已经经过学者大量的研究,但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从资源环境约束的视角出发对城镇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将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并形成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及策略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