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161篇
航空   660篇
航天技术   165篇
综合类   52篇
航天   28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We have performed a spectr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a complete sample of 22 low redshift QSOs with spectra from Ly to H, and found three significant principal components, which account for 78% of the spectrum-to-spectrum variance. We present strong arguments that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represents the Baldwin effect, relating equivalent widths to the luminosity (i.e. accretion rate). The second component represents continuum variations, probably dominated by intrinsic reddening. The third principal compone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broad emission-line width and X-ray spectral index, and therefore probably driven by Eddington accretion ratio, L/LEdd. The third set of relationships tie directly to the optical Principal Component 1 found by Boroson and Green [Boroson, T., Green, R.F., Astrophys. J. Suppl. 80, 109, 1992 (BG92)], and are the primary cause of scatter in the Baldwin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研究强不确定系统“全系数之和等于1”的实现方法,强不确定系统指的是系统的静态增益及其界不完全确知且范围较大.“全系数之和等于1”是吴宏鑫院士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该原理表明,对于未知连续系统,其离散化系统的系数的和在一定条件下是1.该原理的发现对于解决闭环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瓶颈问题具有关键作用.“全系数之和等于1”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为了实现系统的“全系数之和等于1”,需要对系统进行一定的变换,以满足所需条件.其中,采用静态增益的标称值的倒数进行输入变换的方法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当系统的不确定性较大时,该变换将带来较大偏差.针对该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明确给出了系统静态增益的不确定性与标称值的比值的关系对于实现“全系数之和等于1”的影响.当不确定性与标称值的比值较小时,可以近似实现“全系数之和等于1”;当比值较大时,进一步给出了通过选取合适的采样周期,近似实现“全系数之和等于1”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对于特征模型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复杂软件系统往往由不同地域的研发团队采用不同的开发工具来协同完成,研发过程中存在数据难以集成的问题.基于开放式生命周期协作服务(OSLC)规范来设计软件协同开发数据接口,有利于提高软件协同开发的效率.首次结合工厂模式和OSLC规范设计并实现数据集成接口,将不同工具的数据集成抽象成统一的公共接口,从而采用统一的数据接口和...  相似文献   
15.
低温等离子处理对PTFE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e,O2为处理介质,对PTFE(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了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分析了表面元素,测试了接触角和表面能,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PTFE表面形貌.研究表明:经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PTFE接触角降低,表面能提高;经He处理后,水接触角由108°最低下降至82.4°,表面能由24.0mJ/m2到34.4mJ/m2;经O2处理,水接触角由108°下降到了80.6°,表面能为35.8mJ·m2.形貌观察表明,处理后的PTFE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引入了含氧官能团.另外,得到较佳的处理参数:O2为处理介质、功率300 W.  相似文献   
16.
电动静液作动器非线性框图建模与鲁棒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机载电动静液作动器(EHA)的典型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根据其元部件数学方程,建立非线性精确框图模型,完善了EHA补油回路和摩擦特性的描述。通过对系统阻尼、稳态误差及摩擦的仿真分析,设计了一种结合动态压力反馈与变增益控制策略的状态反馈控制器,改善了系统动、静态性能。鲁棒性测试结果反映了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飞机发动机先进低排放燃烧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双环腔预混旋流、富油燃烧-猝熄-贫油燃烧、贫油预混预蒸发和驻涡等新型燃烧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未来大飞机发动机的排放水平将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排放标准要求,甚至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抑涡孔结构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不同孔间距模型的气膜冷却现象的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吹风比下,展向和流向孔间距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主流雷诺数为4 797,吹风比为0.2~2.0的条件下:①展向方向上,S1/D=1为最佳布局;②流向方向上,相对于主孔靠后的辅助孔冷却效果较好;③流向方向上,辅助孔在主孔下游的模型受吹风比影响小,并且流向距离的改变,对涡量的量级不发生改变,对涡量的大小和方向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某发动机滑油散热系统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型飞机发动机地面出现滑油超温的问题,提出了其滑油散热系统的改进方案.采用试验模拟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引射系统的混合室横截面积、混合室长度、扩压段及引射器喷嘴形式对引射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以较小横截面积增加混合室长度、加装扩压段和采用超声速喷嘴的组合改进方案,可以极大地提高引射系统的引射能力,改进后的滑油散热系统经试验和装机验证能够满足发动机的滑油散热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影响吊放声纳检查搜潜效能的主要因素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吊放声纳检查搜潜时吊放声纳间隔、搜索阵形、直升机数量等因素对搜索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分析吊放声纳检查搜潜过程的基础上,对仿真环境进行假设,并建立吊放声纳搜潜蒙特卡洛法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对反潜直升机在一定条件下检查搜潜时影响吊放声纳搜潜效能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关结论对提高反潜直升机作战运用水平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