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0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11篇 |
航天技术 | 88篇 |
综合类 | 34篇 |
航天 | 2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352.
光纤陀螺研制的头十年重点主要放在光学元件的性能上;现在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已转移到生产、装配过程,在恶劣环境下的性能,以及很重要的成本上。受温度、噪声和其他因素影响的模拟电路被较复杂的数字线路板所取代,原因是数字线路板有较高的性能、较小的空间和较低的成本。线路板还能进行温度效应的补偿并能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例如除角度速率外,还要求对角速率进行积分求得角度。 相似文献
353.
354.
本文研究利用飞机动态模型作为辅助手段来改善低等级惯性导航系统性能的可能性。文中介绍了辅助方案的组成,导出了其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将其用于合适的扩展卡尔曼滤波器设计中,对由飞机动态参数波(摄)动引起的误差进行了灵敏度分析,验证了这一方案的鲁棒性。与此同时,也证明了机动飞行对于鲁棒性的重要意义。完成的仿真表明:利用飞机动态辅助低等级惯性导航系统,使组合导航系统的性能得到改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质上类似 相似文献
355.
356.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打算在1981年左右用两颗中继卫星组成的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取代美国用于跟踪低轨卫星并进行数据和指令传输的现有地面站网。除本国用户使用外,NASA还可将该系统提供给其它国家的用户使用。本文就美国采取了该措施后对欧洲产生何种影响进行了分析。根据欧洲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间需要执行的任务,这里提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在相同工作能力下,从费用以及其它方面,将欧洲中继卫星的两种方案与租用TDRS系统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可看出,采用本文提出的欧洲中继卫星系统方案更有利一些。 相似文献
357.
358.
本文介绍利用双极型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构成温度传感器的各种方法。讨论了单晶体管敏感元件的性能。文中提出二种集成电路,其一的输出电流精确地正比于绝对温度。另一种新型的集成电路的输出电流可按°C、°F或任意分度。此外还介绍了一些供特殊应用的集成温度传感器,其中包括精密的小量程温度传感器、具有逻辑及模似信号输出的温度传感器和温控振荡器。 相似文献
359.
描述了具有最低旁瓣电平和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控制零陷的线性阵几何综合方法。PSO是一种最新开发的高性能优化算法,它能解决一般的N维线性和非线性优化问题。与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等其他进化算法相比,PSO算法更易于理解和实现,并且要求最少的数学预处理。针对以旁瓣抑制(SLL)和/或在特定方向放置零陷为目标的优化问题,首先提出了阵列几何综合的公式,然后运用PSO算法来解决单元的位置优化问题。最后给出了3个PSO算法应用的设计实例,且每个实例中的优化目标都易于实现。通过与使用二次规划方法(QPM)获得的结果相比较,验证了PSO算法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0.
Progress i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in the field of turbomachine cascades has increased recently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udy by cascade wind tunnels to verify various newly introduced concepts. A transonic cascade wind tunnel test facility has been built for this purpose in the Department of Aeronautics, University of Tokyo. The system and operation of this facility will be explained in detail. The tunnel is of blowdown type, and can be run repeatedly at a short interval. Experimental cascade performances obtained by this facility as well as numerical results for cascades designed along new concep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