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13篇
航空   313篇
航天技术   163篇
综合类   119篇
航天   1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331.
基于可不断电维修的双机容错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单个单片机控制系统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由双单片机构成容错系统的实现方法.在该系统中,用串行通讯技术,通过采集对方I/O输出,与自身的I/O输出值作比较,实现双单片机的故障互检;利用地址译码技术,设计仲裁切换模块,完成故障隔离;故障机修复后,通过回读对方执行程序的任务编号,达到双机同步控制,完成系统重构,实现对故障单元的不断电维修.通过对模拟机的实验表明,此控制系统能对运行中的错误实现实时的双机互检,且具有在线热插拔功能.  相似文献   
332.
针对实际系统易受未知非线性、外界干扰和参数摄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的问题,以高精度模拟转台为例,采用一种基于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网络的自适应滑模控制器.控制器由名义反馈控制器和滑模干扰补偿器两个子系统组成.反馈控制器通过极点配置的方法实现,用来稳定名义系统.干扰补偿器使用一个自适应RBF网络在线辨识不确定性的上界值.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法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3.
对按系列设计的四十五种升角、臂宽因子和臂长等主要参量各异的四臂平面等角螺线天线进行的测试,得出了某些规律性的结果。五种天线的远场测试结果和参量分析表明,螺线天线的臂长增加,椭圆轴比减小,天线方向图圆极化程度变好,而天线升角以80°~84°为宜。可供螺线天线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34.
利用赤道异常峰区台站(Okinawa)观测的, f0F2资料(1977—1990), 分析计算了赤道电离层行星波周期振荡(2日、3—4日、5—7日及10—16日)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发现其在一年四季都有出现, 但相对强度在冬、夏季较大, 且冬季更强;其振荡周期也随季节有所变化, 以2日波而言, 夏季更接近于2日, 而冬季则多在2日多至2日半区间振荡;更长周期的波的所谓夏季峰值的出现, 还有向夏初和夏末过渡的趋势。并发现振荡与太阳活动性呈负相关, 即低年的相对幅度要强于高年, 并且周期越长负相关越显著;同时显示出振荡的出现率及频率变化受到QBO的调制, QBO东风相期间比西风相更易于出现长周期振荡。这些结果说明赤道电离层明显受到中低层大气动力学变化的向上耦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5.
高超  罗时钧 《航空学报》1987,8(5):274-278
引言 侧壁干扰是跨音速翼型风洞洞壁干扰的重要方面,减小它的方法主要是抽吸侧壁边界层。抽吸位置的选取有两种,在距模型前缘一定距离的侧壁处和模型区侧壁处。抽吸。适当的侧壁抽气可使模型区流场更接近于理想的二维流场,因此模型区侧壁抽气对空风洞流场的影响和对二维模型中央剖面压力分布的影响是最基本的问题,我们对它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36.
实用型氢激射器频标锁相接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上海天文台两台氢激射器频率标准更好地适应甚长基线干涉(VLBI)实验的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外新器件,采用新技术方案,研制出一种实用型氢激射器锁相接收系统。该系统具有接收灵敏度高(≤-120dBm)、噪音系数烛(≤1.8dB)、体积小、自动搜索人锁以及可靠性高等特点。本文主要以系统设计为实例,讨论了氢激射器频标锁相接收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锁相环路的设计考虑和环路对系统的噪声抑制的定量估算等问题。最后,介绍了运用该系统后氢激射器频标的短期频率稳定度达到1.88×10-~(13)/S、3.7×~(-14)/10S、9.2/10~(-15)/100S9.5×10~(-15)/1000s,完全满足了甚长基线干涉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337.
一种可靠性试验实测振动数据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实测振动数据归纳方法只能处理正态分布数据的问题,引入选择约翰逊曲线的方法,采用约翰逊曲线对非正态情形的实测振动数据进行拟合,给出了非正态情形一定概率下的实测振动数据功率谱密度上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靠性试验实测振动数据的处理方法.将该方法用于某产品可靠性试验实测振动数据的处理中,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给出任意分布实测振动数据功率谱密度概率上限,而且与传统方法比较,给出的数据上限能更真实反映产品振动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38.
褶皱结构是否能对蜻蜓后翅气动性能产生正面的影响,对蜻蜓后翅气动性能的影响是否与雷诺数(Re)相关。建立接近真实蜻蜓后翅的三维蜻蜓后翅褶皱模型和拥有同样外形的三维平板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别计算两个模型在不同Re、不同攻角(α)下滑翔飞行时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褶皱结构的存在会明显提高蜻蜓后翅的升力,但是同时也会增大其阻力;不同Re情况下,褶皱结构对蜻蜓后翅气动性能的影响不同,当Re=1 000,α=0°~25°时,蜻蜓后翅的气动效能始终略优于三维平板;褶皱结构对蜻蜓后翅气动特性的影响与α也相关,α较大时蜻蜓后翅的气动效能略优于三维平板。  相似文献   
339.
复合薄膜表面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复合薄膜表面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在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40.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for the performance of a synthetic jet actuator (SJA) is well-defined because of its various applications, which require optimal design 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and extend its field of applic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to the optimal design of an SJA applied to enhance fuel/air mixture. It optimizes the combination of an actuator's geometric parameters by selecting the strength of vortex pairs as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coupled with orthogonal experiments and analysis of variance (AOV).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lot width is the most notable factor influencing the strength of vortex pairs, followed by cavity height and slot depth. The optimal value of the strength of vortex pairs increases by 32.5%over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the base case, and more than 8.4%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ptimal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an SJA applied in mixing enhancement, reducing the test numbers and the associated design cycle and co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