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航空   914篇
航天技术   145篇
综合类   66篇
航天   2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用于发动机羽流试验研究的液氦热沉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超低温大型卧式热沉采用液氦制冷,将在国内实现热沉表面温度低于10K,主要用于航天发动机羽流效应试验,同时兼顾卫星等热真空试验.热沉主体结构为卧式圆筒型,为减小热损失,液氦热沉去掉了骨架,外部装有液氮热沉,两者采用一体化设计,液氮热沉既做液氦热沉的防辐射屏,又做液氦热沉的支撑.为增大抽速,舱体封头端设计了可拆卸的羽流吸附泵.羽流试验时液氦热沉、羽流吸附泵通液氦制冷,液氮热沉通液氮制冷,各部分热沉单独供液.对此大型热沉进行了方案设计、参数计算,对热沉预冷及稳态工况时的液氮、液氦消耗量进行了估算,分析了羽流试验时热沉抽气速率随试验工质温度的变化关系,得出液氦热沉对氮气的抽气速率可以达到107L/s量级.   相似文献   
152.
N2O单组元微推力器高空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茂  韩乐  方杰  孙威  蔡国飙 《推进技术》2011,32(3):307-311
在真空舱中进行了N2O单组元两种尺寸的微推力器的高空模拟试验研究,分析了微推力器设计参数对比冲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尺寸微推力器的最大比冲分别为1.608 N.s/g和1.639 N.s/g,热损失、床载和床长对微推力器性能影响明显,存在最佳床载值、床载和床长的匹配。  相似文献   
153.
周莉  张鑫  蔡元虎 《推进技术》2011,32(4):497-503
使用热线风速仪对扩压器内的非定常流场进行了测量,采用锁相采样—集平均技术对热膜测量的瞬时信号进行了处理,对离心压气机内扩压器势反冲效应和叶轮尾流的非定常影响进行了分离,采用"逆频谱分析"方法求解了不确定性非定常性,研究了离心压气机内不同非定常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扩压器的势反冲效应同叶轮叶片的非定常影响处于同一数量级,扩压器的势反冲效应略小一些。扩压器的势反冲效应同叶轮叶片的非定常影响均是沿流向不断减小,且二者之间的差距沿流向也不断减小。叶轮叶片的非定常影响对扩压器叶片的位置较为敏感,靠近扩压器凸面侧的测点受叶轮叶片的非定常影响较大。径向间隙内不确定非定常度受扩压器叶片的反冲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4.
飞行器飞行时受到的非定常气动力是飞行器设计以及机动飞行中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CFD方法数值模拟了NACA0012翼型在马赫数从0.2~5.0范围变化时做强迫振荡的非定常流场。通过积分法计算了在不同马赫数时翼型的俯仰动导数。计算结果表明,迟滞效应随马赫数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跨声速区域迟滞效应达到最大;迟滞环的绕向在跨声速区域为顺时针方向;迟滞环顺时针绕向时,动导数大于零,模型动不稳定,逆时针绕向时,动导数小于零,模型动稳定;旋转角速度越大,翼型表面非定常气动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5.
紧邻高陡山体桥址区风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紧邻高陡山体的大跨度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应用CFD商业软件FLUENT对桥址区复杂地形地貌进行了区域地形风场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多工况的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来流情况下高陡山体对主梁平均风速、风攻角以及风剖面的影响,讨论了桥址区的峡谷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来流方向的不同,主梁平均风速、风攻角及风剖面形状在高陡山体附近变化的规律以及受高陡山体影响的范围不同,桥址处未形成明显的峡谷风效应.研究结论为该桥的进一步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6.
韩乐  李茂  方杰  孙威  蔡国飙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9):2021-2026
主要考虑影响比冲的温度因素,在原有N2O微推力器结构上提出了改进方案,对改进前后N2O微推力器推力室进行了三维流动传热耦合仿真,并采用改进后N2O微推力器开展催化分解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后发现减少推力室向外的热量传递能维持较高的分解气体温度,从而利于提升N2O微推力器比冲,并得到了影响微推力器比冲的结构参数,研究工作为N2O微推力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7.
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对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的模态转换过程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方案,确立了模态转换时的多部件调节规律,采用稳态模型对模态转换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态转换方案可行,能够使变循环发动机的涵道比发生明显改变,并有效提高了发动机在部分推力时的空气流量,与设计参数相同的常规涡扇发动机相比,其安装耗油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8.
双垂尾对边条翼布局大迎角升力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边条翼双垂尾布局的垂尾导致大迎角升力减小现象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CFD方法分析一个类似于F-22战斗机的模型,发现在低速大迎角条件下,脱体涡流经垂尾外侧;垂尾下部附近气流方向向后并向外;垂尾外侧存在低压区,而垂尾内侧和垂尾间的机身上表面存在高压区。认为脱体涡在垂尾外侧表面产生吸力,在涡核下方诱导出向外的速度分量,致使垂尾处于侧滑气流中,从而使其表面压力内高外低,除了产生指向外侧的法向力外,也传递内侧高压至机身上表面。外倾垂尾上向外的法向力和机身上表面的高压区,是减小大迎角升力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9.
在多拦截器反导应用背景下,对双轨控发动机动能多拦截器制导律进行了研究,并基于三维最优制导律对三维空间内平面拦截弹道制导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基于三维最优制导律寻找初始拦截弹道平面,在弹道平面内根据新的目标末端估计值产生指令过载,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计算,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0.
1553B总线接口SoC验证平台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验证已经成为SoC设计的瓶颈.分析了SoC验证面临的困难,结合1553B总线接口SoC芯片的具体实践,重点研究了SoC验证平台的一种构建实现方法.该方法提高了验证效率,缩短了整个设计验证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