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99篇
航空   498篇
航天技术   174篇
综合类   129篇
航天   2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We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passive sorption pump, capable of maintaining high-vacuum conditions in the InSight seismometer throughout the duration of any extended mission. The adsorber material is a novel zeolite-loaded aerogel (ZLA) composite, which consists of fine zeolite particles homogeneously dispersed throughout a porous silica network. The outgassing species within the SEIS evacuated container were analyzed and the outgassing rate was estima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The results were used to optimize the ZLA composition to adsorb the outgassing constituents, dominated by water, while minimizing the SEIS bakeout constraints. The InSight ZLA composite additionally facilitated substantial CO2 adsorption capabilities for risk mitigation against external leaks in Mars atmosphere. To comply with the stringent particle requirements, the ZLA getters were packaged in sealed containers, open to the SEIS interior through \(1~\upmu\mbox{m}\)-size pore filters. Results from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and verification tests of the packaged getters are presented. The pressure forecast based on these data, corroborated by rudimentary in situ pressure measurements, infer SEIS operational pressures not exceeding \(10^{-5}~\mbox{mbar}\) throughout the mission.  相似文献   
882.
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喉部结构的实际工况,取样并设计试验,采用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碳/碳与模压石棉/酚醛材料间的热摩擦系数,总结了这两类材料间的摩擦系数随温度、接触载荷及摩擦速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碳/碳与模压石棉/酚醛材料间的热摩擦系数随温度升高呈非线性单调下降趋势;含胶层的两材料组件间摩擦系数明显高于无胶层组件间摩擦系数;温度一定条件下,载荷增加使得摩擦系数小幅降低;随着摩擦速度的提高,摩擦系数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883.
复杂外形网格生成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复杂外形网格生成是进行流场数值模拟的一个关键技术及前提。本文论述了采用保角变换方法,求解偏微分方程方法以及它们在代数方法结合生成二维及三维具有多块网格结构的贴体且与边界正交网格的技术。  相似文献   
884.
储液油箱晃振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CCAR25部965条燃油箱晃振试验要求,以数值分析为手段.研究了某机整休油箱在晃动环境下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液面在晃动过程中几乎处于平面状态,波动很少,可近似为准静态现象;且油箱结构应力响应与激励载荷时间历程趋势一致。可为燃油箱结构设计及试验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5.
飞机着陆滑跑过程中,机身结构将受到地面较大的冲击作用和振动激励。为预判结构局部危险部位,给结构强度设计提供参考,需对机身着陆滑跑过程中的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创新性地考虑了飞机滑跑速度和气动力的变化,计算得出飞机在着陆滑跑过程中较准确的气动力和起落架力,为有限元计算提供了可靠的外载输入。为降低计算规模,应用Patran合理设置约束条件,建立半机体有限元模型。最后将外载荷添加到半机体模型上,提交Nastran计算,提取机身各站位处的载荷响应峰值,做出动响应包线,预判结构局部危险部位,如机翼和机身框架连接处,为结构强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6.
以小型阵风发生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热线风速仪,测量了不同工况下的阵风装置流场参数,给出了二维热线仪测量方案和在线角度修正方法,以及阵风幅值和波形稳定性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采用风洞在线角度修正,可以提高二维热线的y向测量精度和测试效率;采用波形相位分析方法,可以满足阵风发生器产生的周期性波形的幅值和流场脉动量分析;阵风幅值与4~15Hz的叶栅摆动频率、8°~30°的叶栅摆动角度、50~100mm的叶栅弦长成正比关系;阵风波形的不稳定性(等相位速度脉动量)与叶栅摆动角度、来流速度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在本试验范围内随叶栅摆动角度、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适当的叶栅摆动频率可以降低叶栅的波形不稳定性。研究结论对阵风发生装置研制及其流场测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87.
高精度导航系统是民用飞机必备的机载航电设备。针对民用飞机导航传感器冗余配置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三级滤波的组合导航融合算法。首先根据民用飞机传感器配置特点设计三级滤波架构,然后通过第一级卡尔曼滤波器的局部估计、第二级联邦滤波器的全局估计和第三级全局滤波器的最优全局估计,最终实现导航参数的最优全局估计。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估计精度,能够满足民用飞机导航系统的高精度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888.
矩形微槽内FC-72的单相流动和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槽换热器是解决航空电子设备元器件热控制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以新型电子设备冷却液FC-72为工质,利用4种不同结构尺寸的矩形微槽,进行了微槽内单相流动和强迫对流换热性能实验研究;分析了工质流速、过冷度以及微槽结构等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给出了适用于层流和紊流的单相流动阻力特性实验关联式和单相强迫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表明,在矩形微槽换热器中,FC-72的单相强迫对流换热能力能够满足中高强度的电子设备散热要求.   相似文献   
889.
提出一种生成表面模型的表面非结构化网格的方法.该方法仅假定表面模型的每个面片在取定适当的投影平面时可看成是一个单值函数.对表面模型的每个面片,首先在其相应的投影面上进行二维约束Delaunay剖分,然后对网格顶点进行插值.由于采用联动剖分的策略使得单独生成的各个表面网格在共同边界处匹配.与通常的生成表面网格的网格前沿法相比,本方法无需预先对域的边界进行离散,边界的离散体现在约束Delaunay剖分中恢复限定线段的边界细分过程中,减少了用户干预.通过合理地指定2D约束Delaunay三角化时网格单元尺寸分布函数,可以有效控制表面网格对表面模型的逼近精度和实现自适应的表面网格.实验结果证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0.
遗传算法在质量矩导弹姿态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轴稳定控制系统的姿态控制问题.建立了内部带有3个可移动滑块的数学模型.利用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网络的快速自学习以及自适应特性,将其作为控制器不断调整滑块的位置.同时利用遗传算法(GA)的全局、并行寻优及增强式学习能力对神经网络控制器的权系进行优化.通过对滑块位置的协调控制,改变导弹的飞行姿态.最后讨论了滑块运动特性对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并对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律能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情况下有效地实现导弹的姿态调整,并且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