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99篇
航空   498篇
航天技术   174篇
综合类   129篇
航天   2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591.
选用芬兰中子堆监测站从lop年7月至1989年3月的宇宙线强度月平均曲线数据,和在相对应期间我国境内海拉尔等4个高空气象观测站的30hPa和100hPa等位势高度上常规气温观测月平均资料,经统计分析,取得初步结果:低平流层气温与银河系宇宙线辐射强度之间呈现负相关的特性;与银河系宇宙线辐射强度峰区和谷区相对应会在低平流层中引起幅值为2-3℃的温度变化;不同纬度观测站所得观测数据表明,上述增温幅值随纬度降低而减少。   相似文献   
592.
地质构造的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可以将地质勘探数据用直观的图形方式显示,是正确认识地质构造的重要手段,从而为油藏描述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根据已知地质数据的三角剖分和插值,建立了地层层面、断面三角网格模型.研究了地质层面、地质整体模型、地质立体剖切和动态模型等多种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流程.提出了建立地质立体模型的方法,即由缝合相邻地层层面、相邻断线分别形成的地质体边界面和断层三角形环状曲面,以及顶地层三角网格层面,共同围成三维地质立体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最近邻优先重构、地层层面三角网格模型的外边界闭合圈多边形追踪及平面与三角网格求交线等关键算法.实验结果提供了从整体到局部的多种地质构造显示手段,从而帮助人们准确快速掌握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593.
从大型车架滑轨副的结构、装配及试验入手,分析了导致滑轨副摩擦配合面划伤的原因及机理,通过分析和试验,摸索出了滑轨副的防划伤技术,提高了滑轨副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94.
基于粒子滤波算法的非刚性目标实时跟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颜色的粒子滤波实时跟踪算法主要是利用视频图像的颜色直方图信息,综合考虑运动预测和帧间的相似性来确定目标的位置。针对影响粒子滤波算法性能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粒子滤波算法,并将其用于基于颜色的非刚性目标的实时跟踪相关问题。该算法使用混合高斯模型表示粒子,在每个时刻的修正步骤之后,采用EM算法对粒子进行重新拟合。仿真实验表明,本算法在保证跟踪准确度的同时,可以满足实时跟踪的要求。  相似文献   
595.
在旋转超声波加工过程中负载的变化会引起振幅衰减,进而造成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降低。本文针对非接触供电旋转超声加工系统在加工过程中振幅衰减的问题,首先,通过静态加载实验,获得了负载对超声振子电学参数的影响规律;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超声振子的非接触能量传输系统的加载实验,得到负载对能量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振子的电学参数受负载力大小、负载力方向和被加工材料特性的共同影响而发生改变,超声振子电参数改变引起了非接触供电超声系统输出功率的改变,进而导致了振幅衰减的问题;本文采用了串联谐振下主边串联电容、副边并联电容的电路补偿方式来减小振幅的衰减。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解决振幅衰减问题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96.
一种新的动网格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强  李青  柴建忠  N. Qin 《航空学报》2008,29(4):817-822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动网格方法。该方法以Delauney图为基础进行整个网格的移动变形:首先是生成满足Delauney特性的Delauney图;然后把对网格移动的特性映射到Delauney图的移动上;最后把网格点在Delauney图以映射的方式进行重新定位而得到新的网格点坐标,从而得到移动后的网格。该方法不需要迭代,因而效率高,并且能适用于任意拓扑结构的网格。以翼身组合体的机翼颤振、翼身融合体的变体过程的非定常流动等为例来说明该方法的高效性及适用面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97.
飞行模拟技术在导引头研制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微波暗室环境下复合导引头飞行模拟自动化测试系统为工程背景,其包含主控系统、三轴转台、二维目标三大分系统,是一套集机、光、电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测试系统。详述了测试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原理,通过五轴系统设计、转台与目标的分体式同步联动、二维目标模拟装置的精准平稳传动、陀螺指向测试的转台偏角修正算法几大关键创新型技术,建立起了一套飞行模拟自动化测试系统,解决了目标飞行轨迹模拟、导引头调试测试的难题,实现了红外/微波复合导引头动态特性的自动化测试。  相似文献   
598.
We review recent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how nebular dust and gas are converted into the planets of the present-day solar system, 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the “Grand Tack” and pebble accretion scenarios. The Grand Tack can explain the observed division of the solar system into two different isotopic “flavours”, which are found in both differentiated and undifferentiated meteorites. The isotopic chronology infer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two “flavours” is consistent with expectations of gas-giant growth and nebular gas loss timescales. The Grand Tack naturally makes a small Mars and a depleted, dynamically-excited and compositionally mixed asteroid belt (as observed); it builds both Mars and the Earth rapidly,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sotopically-inferred growth timescale of the former, but not the latter. Pebble accretion can explain the rapid required growth of Jupiter and Saturn, and the number of Kuiper Belt binaries, but requires specific assumptions to explain the relatively protracted growth timescale of Earth. Pure pebble accretion cannot explain the mixing observed in the asteroid belt, the fast proto-Earth spin rate, or the tilt of Uranus. No current observation requires pebble accretion to have operated in the inner solar system, but the thermal and compositional consequences of pebble accretion have yet to be explor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599.
Neutrinos are fundamental particles in the collapse of massive stars. Because of their weakly interacting nature, neutrinos can travel undisturbed through the stellar core and be direct probes of the still uncertain and fascinating supernova mechanism. Intriguing recent developments on the role of neutrinos during the stellar collapse are reviewed, as well as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flavor conversions in the stellar envelope. The detection perspectives of the next burst and of the diffuse supernova background will be also outlined. High-energy neutrinos in the GeV-PeV range can follow the MeV neutrino emission. Various scenarios concerning the production of high-energy neutrino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