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50篇
航空   212篇
航天技术   84篇
综合类   85篇
航天   1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Based on analysis of surface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burn degree, this article obtains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of surface burn in grinding titanium alloy with cup wheels. Meanwhile, the impact of the burn degree on the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of workpiece surface and metallurgical phase transformations is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grinding temperature and improve the grinding efficiency, a self-inhaling structure cup segmented wheel is developed to generate internal cooling effect. The internal cooling technology i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ooling conditions in the grinding experiments on TC4 (Ti-6Al-4V).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lf-inhaling internal cooling wheel can reduce the grinding surface temperature by 30% or more, and the grinding efficiency doubles. Utilizing water-based semi-synthetic coolant, the segmented wheel with the self-inhaling structure can further reduce the grinding temperature by about 50%.  相似文献   
392.
张龙新  杜鑫  刘勋  陈绍文  王松涛 《推进技术》2015,36(11):1662-1668
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工作做准备,以基于主/被动联合控制技术设计的高负荷扩压叶栅作为研究对象,在进口为高亚声速的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研究了冲角变化对扩压叶栅壁面流谱以及气动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负冲角下,后列叶栅内部存在较大尺度的角区分离流动,构成叶栅损失的主要来源;随着冲角增加,流经串列叶栅近端壁处缝隙流道内流体的相对动量增强,后列叶栅角区分离流动受到抑制,端区二次流动损失降低,+3°冲角下,上、下20%叶展区域内总压损失分别降低了4.4%、6.8%,但前列叶栅叶型分离流动加剧,主流区损失增加;合理协调端壁附面层抽吸技术与串列叶栅技术的应用是提升高负荷扩压叶栅全工况气动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93.
三浮陀螺仪输出轴采用有源磁悬浮,系统工作在分时控制模式下,控制变量为总周期和周期内加力占空比.加力电源类型的选取以及加力电压幅值的确定对电磁力的大小、磁悬浮的功耗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陀螺温度场分布和陀螺精度.在研究了磁悬浮元件电磁特性之后,给出了确定加力电源的基于磁路分析的Flux电磁仿真法.分析给出直流、正弦和方波这三种电源的加力幅值范围为1.7V~ 2V,并结合试验确定1.8V的方波电压加力为最佳方案.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分析加力电压是有效的,同时节省了大量实验探索的时间.  相似文献   
394.
三浮陀螺仪对磁悬浮定中精度提出ε≤0.27 μm要求,位移信号采集电路的灵敏度应该高于该要求,电路设计目标定为0.09μm,可以从位置信号采集电路L-R电桥、调理电路和A/D转换电路三部分保证这一目标.给出了两种最佳匹配电阻的估算方法,基于实测电感带入经典公式估算法和电磁仿真软件FLUX估算法,结果表明实验测试的最佳匹配电阻一般高于估算值约30%.推导了调理电路性能指标和A/D转换电路位数与定中精度的关系,结合试验验证了电路设计指标优于0.09μm,完成电路设计任务.  相似文献   
395.
张龙新  周逊  吴帆  杜鑫  王松涛  王仲奇 《推进技术》2016,37(10):1869-1874
为改善大安装角扩压叶栅角区流动,应用轴对称端壁造型技术对其端区进行改型设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凹型曲线覆盖长度以及深度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冲角以及负冲角下,采用合理的凹型端壁造型方案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叶栅端区流动损失和出口落后角度,但在正冲角下,端壁造型曲线选取不当将会提前促发角区失速,恶化端区流场。进一步将凹型轴对称端壁造型技术应用到1.5级压气机中,验证了此种改型方法的有效性,在保证工作范围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整机峰值效率提高了0.94%。  相似文献   
396.
为了兼顾永磁电机低速、大转矩特性和恒功率区的运行范围,提出一种变磁阻可控磁通永磁游标(RVFCPMV)电机。以1台三相22/2对极RVFCPMV电机为例,介绍了RVFCPMV电机的拓扑结构。基于气隙磁通密度的调制,揭示了该电机具有低速、大转矩特性的实质,突破在电枢绕组中通入直轴去磁电流分量的传统弱磁方式,提出一种利用铁磁材料非线性导磁特性,通过调节励磁电流进而改变磁路磁阻方式实现永磁电机弱磁升速的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对RVFCPMV电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验证了该电机基速以下的低速、大转矩输出特性和基速以上的弱磁调速能力。  相似文献   
397.
为了改善高体积比铝基SiC复合材料的可加工性,提高加工效率,本文对高体积比铝基SiC复合材料进行了平面铣磨加工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体积比铝基SiC复合材料在铣磨加工中主要表现为脆性材料的特性,电镀金刚石砂轮在磨削过程中不会出现磨屑粘附现象.SiC颗粒的破损程度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并且在相同磨削参数和条件的情况下随着颗粒的破损程度、砂轮粒度的增大和进给速度vf的降低,磨削表面的粗糙度值会逐渐减小.在给定其他试验参数的情况下,120#的φ8mm电镀砂轮适合进行粗磨,并且磨削的材料去除率能够达到2400mm3/min,同时进给抗力Fz小于25N,磨宽抗力Fx和磨深抗力Fy小于15N.使用230#的φ8mm电镀砂轮进行精磨能够保证表面形成率达到6400mm2/min,并使表面粗糙度优于Ra0.4μm.  相似文献   
398.
TB6高强度钛合金因其优良的比强度和热变形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是制造直升机旋翼系统主承力结构件和起落架的主要材料.为了使零件获得较佳的疲劳性能,基于加工后的表面完整性指标对其精铣加工参数进行了优选.试验结果表明,每齿进给量fz对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Ra和表面残余压应力σH有较大影响,随着每齿进给量fz的不断增大,表面粗糙度Ra近似线性增大,表面残余压应力的幅值也随之增大;线速度vc主要影响加工表面显微硬化率,显微硬化率随线速度的增大而降低;径向切宽ae对加工表面残余应力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ae的增大,加工表面残余压应力的幅值逐渐降低.因此,从提高零件疲劳寿命的方面考虑,在满足例如零件表面质量要求和生产效率等各项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铣削线速度,减小径向切宽,提高每齿进给量,适当选择轴向切深.  相似文献   
399.
在飞机的适航审定中,工程模拟器可用于表明对特定适航条款的符合性,其前提是工程模拟器需要经过评定来确认其具备相应的仿真能力。基于适航指导性材料关于用模拟器表明适航符合性的总体要求,给出了工程模拟器评定的思路。对工程模拟器评定的任务需求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工程模拟器评定范围的确定方法,对模拟器逼真度评估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工程模拟器评定工作的规划及文档要求。  相似文献   
400.
基于改进CST参数化方法和转捩模型的翼型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迅  蔡晋生  屈崑  刘传振 《航空学报》2015,36(2):449-461
为提高翼型优化设计效率,增大设计空间,采用B样条基函数替代传统的形状类别函数(CST)方法中的Bezier多项式,增强了对翼型参数化表达的局部控制能力并提高了翼型局部表达精度。为了确保翼型在优化设计过程中的几何光顺特性和代理模型的准确性,采用小波分解技术提出了多分辨率翼型的局部光顺方法。采用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的流场数值代理模型,并结合γ-Reθt转捩模型实现了快速准确的气动力与流动转捩预测。采用小波技术光顺的CST翼型参数化建模、POD流场数值计算代理模型以及γ-Reθt转捩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建立了完整的翼型气动优化设计系统。针对低速层流翼型与超临界翼型进行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后的翼型升阻比分别提高了47.42%和45.85%,且对改进前后参数化建模方法的优化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翼型气动优化设计系统具备很高的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