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28篇 |
免费 | 1673篇 |
国内免费 | 153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418篇 |
航天技术 | 2225篇 |
综合类 | 1307篇 |
航天 | 27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203篇 |
2021年 | 234篇 |
2020年 | 300篇 |
2019年 | 208篇 |
2018年 | 234篇 |
2017年 | 228篇 |
2016年 | 218篇 |
2015年 | 336篇 |
2014年 | 481篇 |
2013年 | 507篇 |
2012年 | 601篇 |
2011年 | 641篇 |
2010年 | 648篇 |
2009年 | 700篇 |
2008年 | 652篇 |
2007年 | 596篇 |
2006年 | 488篇 |
2005年 | 445篇 |
2004年 | 331篇 |
2003年 | 317篇 |
2002年 | 353篇 |
2001年 | 321篇 |
2000年 | 293篇 |
1999年 | 335篇 |
1998年 | 306篇 |
1997年 | 252篇 |
1996年 | 197篇 |
1995年 | 164篇 |
1994年 | 197篇 |
1993年 | 162篇 |
1992年 | 159篇 |
1991年 | 128篇 |
1990年 | 97篇 |
1989年 | 97篇 |
1988年 | 69篇 |
1987年 | 54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2篇 |
1967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通过引入快速非支配排序算法、拥挤距离以及拥挤距离比较算子等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改进,并结合massage passing interface(MPI)并行编程技术,发展了主从式并行多目标遗传算法(PMGA).将PMGA与排气系统型面参数化设计方法、Navier-Stokes方程求解器相结合建立了分开式排气系统气动优化设计平台.应用该平台对某型分开式排气系统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得到了一组在三个目标上都优于初始设计的Pareto最优设计.将典型的Pareto最优设计和初始设计进行分析、比较,证明了该气动优化设计平台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92.
393.
非定常尾迹输运对动叶气膜冷却流场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尾迹宽度下涡轮动叶的气膜冷却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研究,研究了尾迹输运对动叶气膜冷却流场的影响机理.计算结果表明:非定常尾迹的总压损失和速度损失而形成低速区,当非定常尾迹输运到冷却孔附近时,尾迹对气膜层的干扰占主导地位,靠近气膜孔的叶片区域冷却效率降低明显.非定常尾迹的影响使得冷却气流被带到压力面叶片下游更广阔的区域,导致气膜冷却沿叶展方向的覆盖范围更广,从而使得压力面气膜冷却效率在尾迹通过时更高一些.当尾迹宽度增大时,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程度增大.尾迹对压力面的影响比吸力面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394.
395.
396.
397.
398.
为了确定厘米级微型涡轮发动机在相对较大功率、流量需求时的涡轮形式,以实现发动机更高的性能,本文基于某直径12厘米微发样机开展研究。本文估算了该样机整机环境下单级轴流涡轮的做功能力,并按参数优选规律设计了一台微型轴流涡轮,将之与该样机所采用的微型向心涡轮进行对比,基于CFD和CAD工具分析了两种叶轮在功率、效率及尺寸重量方面的差别。研究表明:在先进微小型发动机总压比提高(4~6,本文设计采用4.2)的情况下,涡轮为了在保持效率的同时满足压气机更高的功率需求,轴流式必须采用双级方案,向心式单级就可满足要求;在压气机压比4~6条件下,进一步对比双级轴流与单级向心方案的结果显示,当流量小于500g/s时,向心式具有尺寸重量优势,发动机能实现较高的推重比。针对厘米级微型发动机,在发动机增压比较高且没有超出单级向心涡轮做功能力的范围时,向心涡轮方案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99.
以多向编织C/C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CT扫描,通过对投影旋转中心校正、噪声抑制、环状伪影校正等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经过处理数据,图像质量明显改善,提高了材料内部微结构细节的辨识程度,为C/C复合材料内部微结构三维重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00.
对等离子体诱导流场特性进行研究,有利于解决双稳态非对称分离涡带来的连续比例控制困难的问题。在封闭光学玻璃箱体内,应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20°顶角圆锥附近静止大气进行了定常和脉冲循环控制,对等离子体诱导的圆锥截面绕流速度场进行了二维PIV测量,对定常控制和脉冲循环控制下最大绕流速度及最大轴向涡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定常控制模式,脉冲循环控制下沿垂直于圆锥截面对称面径线分布的时间平均切向速度和轴向涡量范围较广;在脉冲循环控制下,动量传递的主要表现在离散涡的形成而不是气流的加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