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0篇 |
免费 | 96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26篇 |
航天技术 | 66篇 |
综合类 | 51篇 |
航天 | 5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次提出了一种固有模态函数积检测器.首先通过经验模式分解(EMD)把带噪信号分解成有限个固有模态函数(IMF).检测的基本思路是,对各个IMF分量的绝对值作逐点乘积,用于抑制噪声并凸现信号,最后进行滤波和判决.本文以UWB信号为例,数据源于UWB雷达实验系统.在低信噪比(SNR),UWB脉冲与噪声波形相似,且噪声概率密度函数(PDF)未知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当峰峰信噪比低于5 dB时,该检测器性能优于Teager能量算子(TEO).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类质心突变飞行器的一种故障诊断与控制律重构设计方法。采用以unscented卡尔曼滤波为基本估计单元且用闭环系统性能为指标的交互式多模型算法对飞行器故障情况进行检测与诊断;设计了飞行器比例导数加前馈补偿的姿态跟踪控制律;当诊断出故障时,重构控制律的结构,采用滑模变结构容错控制律对系统进行补偿控制。最后,用飞行器一次分离体释放前后的姿态跟踪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加速退化试验(ADT)评估方法基于精确退化数据进行可靠性和寿命评估,然而考虑到测量中人的不确定因素,试验数据可能是区间型而非精确数据.针对此类问题,基于维纳过程提出一种采用区间分析的加速退化试验寿命评估方法,区间分析方法包括可能性模型和必要性模型.首先基于区间回归将各加速应力条件下的区间退化数据的建模分析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利用可能性模型获取各应力条件下的漂移系数区间和扩散系数.然后利用必要性模型结合加速模型,外推得到正常工作应力条件下的漂移系数区间,进而分析测量不确定性与可靠性和寿命评估结果的关系.最后通过数值案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阐述和验证,并进行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可靠性和寿命评估结果受测量中认知不确定性的影响,降低该不确定性水平能够保证评估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建成并开通服务。为了利用实时改正数信息系统地揭示北斗三号精密单点定位性能,并为用户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首先解算了卫星实时精密轨道、钟差及其改正数,分析了其精度。然后基于实时改正数信息,利用监测站广播星历和观测数据,分别进行了双频静态、双频仿动态、单频静态和单频仿动态仿实时精密单点定位,以评估其性能。结果表明:北斗三号MEO卫星实时轨道和钟差精度均值分别约为12cm和0.2ns,满足实时精密单点定位需求。静态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精度优于动态,双频优于单频,均可达到分米级。对于定位收敛时间,双频静态最短,约为40min;双频动态和单频静态均约为85min;单频动态最长,约为120min。 相似文献
5.
6.
乐贵明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4,24(5):62-66
介绍了第 2 0 0 9卡林顿周大黑子群AR484,AR486和AR488产生的太阳活动以及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的影响。依据对太阳活动的统计研究 ,简要分析了三个大黑子群活动的差异。分析结果指出 ,关注某一时期太阳活动的活动经度带以及太阳活动在某一半球的主次是解决太阳活动短期预报非常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显式 TVD 格式,求解薄层 Navier-Stokes 方程,计算了激波与楔面相互干扰的流场情况,得出了马赫反射的各种等强度线及固壁面上详细的物理量分布,根据计算得出的流场,计算了壁面摩擦阻力及热流分布。 相似文献
8.
9.
为了分析叶片前缘形状对吸力面边界层3维流动过程的影响,对1组具有不同前缘形状的叶栅进行试验与数值模拟。以2维结论为基础,利用数值计算建立了前缘对吸力面边界层的2维影响与3维影响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对于1个竖直叶栅,端壁附近的展向截面吸力面边界层早期的发展过程主要保持2维特性,且这一特性能对边界层的3维流动产生直接影响。展向截面边界层形状因子与边界层展向流动趋势直接相关,在分离泡区域内,形状因子较大,使得边界层展向流动的趋势急剧增加,低能流体沿展向大幅发展。通过试验考察不同前缘叶型的竖直叶栅出口总压损失和出口气流角的展向分布发现,在2维计算中优秀的前缘造型或特定的前缘形状均能改善吸力面边界层的3维流动,有效减小整体的总压损失。 相似文献
10.
基于拟动力学的航空发动机主轴球轴承热弹流润滑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航空发动机主轴球轴承高速高温重载典型工况为算例,基于轴承拟动力学分析,得到滚动体与套圈之间的微接触区运动和受力状态,分别用Hamrock-Dowson(H-D)拟合公式和翟文杰热修正公式计算了最小膜厚(MFT),同时结合热弹流润滑分析得到最小膜厚分布,对比了试验测试、H-D拟合、翟文杰热修正和热弹流润滑分析4种算法的最小膜厚,并根据膜厚比判定了轴承的弹流润滑状态.结果表明:H-D拟合和翟文杰热修正最小膜厚与试验测试结果相差较远,热弹流润滑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性较好,误差10%以内;探讨了不同工况下的轴承弹流润滑性能.结果表明:存在径向载荷时,润滑膜整体压力增大,膜厚减小;随着转速增大,压力减小,膜厚增大,但是增大的趋势减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