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0篇 |
免费 | 661篇 |
国内免费 | 30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739篇 |
航天技术 | 353篇 |
综合类 | 154篇 |
航天 | 4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148篇 |
2021年 | 115篇 |
2020年 | 125篇 |
2019年 | 126篇 |
2018年 | 123篇 |
2017年 | 133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98篇 |
2014年 | 122篇 |
2013年 | 130篇 |
2012年 | 130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17篇 |
2009年 | 135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19篇 |
2006年 | 147篇 |
2005年 | 100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34.
针对液体大幅晃动、通信资源受限的充液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提出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与事件触发机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固-液耦合的充液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选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来削弱液体大幅晃动的非线性影响,并设计自适应更新律在线估计不确定参数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然后,考虑星载计算机资源的限制,设计相对阈值的事件触发机制来决定控制输入信号的更新,从而减少控制器与执行器之间的信号更新对通信网络的占用。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在液体大幅晃动下,所提控制策略不但可以使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最终收敛到任意小的界内,而且可以减少96%的控制信号传输,减轻航天器的通信负载。 相似文献
35.
36.
37.
为探究附面层抽吸对亚声速高负荷扇形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和流场结构的影响,利用数值方法对叶栅进行了下端壁流向槽附面层抽吸的研究。对比原型和各抽吸方案发现:下端壁附面层的抽吸可以有效抑制下角区低能流体的分离及回流,降低下角区总压损失并提升叶栅近端壁区域的扩压能力,但上角区分离会略有加剧。当抽吸质量流量为原型叶栅质量流量的0.50%时,抽吸槽起始于角区分离点下游附近的抽吸方案(EW2)效果最佳,叶栅整体总压损失降低27.65%,静压比提升8.69%。 相似文献
38.
针对探月任务多窗口发射需求和目标轨道受到明显月球引力摄动的特点,提出一种快速高效的发射轨道设计方法:在星箭分离前的发射段,各发射窗口对应的发射轨道的一、二级飞行段完全相同,仅调整三级工作段程序角和无动力滑行时间,以满足入轨要求;在末级排放段,微调末级速度方向,利用月球摄动抬高末级近地点高度,使之超过GEO受保护区。该方法可统一火箭一、二级飞行段状态,缩小子级残骸落区范围,增强入轨参数设计的灵活性,显著提高星箭入轨参数迭代和相关分析工作的效率,明显改善末级离轨效果,符合空间安全相关要求,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深空探测任务的多窗口发射轨道设计。 相似文献
39.
40.
航空发动机非线性模型实时计算的迭代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航空发动机非线性模型将作为未来机载应用而需要严格实时性的问题,研究了求解模型的迭代方法,综述其历史发展情况,并讨论收敛性问题,同时提出一种改进应用方案,即模型在过渡态仿真时可将上一状态点雅可比矩阵直接应用于下一点计算,能够在典型应用方案基础上直接减少气动热力模型计算次数,从而提高整体模型执行效率.通过实际算例对这些应用方案进行仿真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①Broy-den秩1法执行效率最高,更适宜用于模型实时计算;②改进应用方案简单、有效,为进一步满足非线性模型的严格实时性要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