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30篇 |
免费 | 3864篇 |
国内免费 | 114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969篇 |
航天技术 | 1873篇 |
综合类 | 833篇 |
航天 | 31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9篇 |
2024年 | 341篇 |
2023年 | 515篇 |
2022年 | 789篇 |
2021年 | 843篇 |
2020年 | 777篇 |
2019年 | 656篇 |
2018年 | 686篇 |
2017年 | 810篇 |
2016年 | 537篇 |
2015年 | 714篇 |
2014年 | 605篇 |
2013年 | 696篇 |
2012年 | 762篇 |
2011年 | 798篇 |
2010年 | 721篇 |
2009年 | 678篇 |
2008年 | 692篇 |
2007年 | 642篇 |
2006年 | 576篇 |
2005年 | 482篇 |
2004年 | 434篇 |
2003年 | 280篇 |
2002年 | 290篇 |
2001年 | 175篇 |
2000年 | 151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392.
从细观力学角度分析并建立了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从制备温度冷却到室温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热应力与复合材料的比例极限应力的关系模型。该模型表明,减少复合材料的残余热应力或提高复合材料的纤维与基体的模量比,均可提高复合材料的比例极限应力。通过单调拉伸实验测试了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制备的2D SiC/SiC复合材料的比例极限应力,并采用文中建立的比例极限应力与残余热应力关系模型,计算出复合材料SiC基体的残余热应力为-19.5 MPa。分析表明,该结果是合理的。此外,引用了公开文献报道的5种复合材料体系数据,用于验证文中所建立的比例极限应力与残余热应力关系模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最大误差为18.6%,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可为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93.
394.
文章研究了粘结剂的含量、成型压力和烧结工艺对SiCp预制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粘结剂含量的增加,预制坯中SiC颗粒的体积分数越来越小,抗压强度在粘结剂含量为30%时达到最大,随后缓慢下降;成形压力在10-25MPa之间时,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大,预制坯中SiC颗粒的体积分数越来越大,其抗压强度也越来越大;在800℃以下烧结时,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预制坯中SiC颗粒的体积分数变得越来越小,但在800℃以后没有明显的变化,预制坯的抗压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在1100℃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95.
396.
高校学报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报要出想精品、创特色,充分发挥学报这个文化传播的窗口作用,促进学报发展,应避免把“编辑工作是出版发行工作的中心环节”绝对化,充分认识编辑与作者之间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因共同的工作目标而相互合作的关系,因不同的出发点而相互制约的关系,和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促进提高的关系,注重建立编辑与作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97.
398.
文章采用反应烧结工艺制备 Si/SiC 材料,然后通过真空扩散渗铝工艺制备了 Al-Si/SiC 复合材料。通过精确调控浸渗合金的铝浓度使制备的Al-Si/SiC复合材料具有可控的热膨胀系数,利用该工艺制备出热膨胀系数连续可调(4.6×10-6K-1~8.7×10-6K-1,0~40℃)的 Al-Si/SiC 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经检测密度为2.86g/cm3,弹性模量为236GPa,断裂韧性为6.1MPa·m1/2,可采用线切割、铣磨、钻孔、攻丝等手段加工,相比SiC陶瓷材料更易于高精度机械加工。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制备的Al-Si/SiC复合材料均匀、致密,光学抛光后表面粗糙度均方根值达到1.017 nm。各项测试数据表明, Al-Si/SiC复合材料作为反射镜可以满足空间光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399.
构建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德华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2):1-4
ISO9000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以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来增进顾客满意为目标.构建以ISO9000为标准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使其发展处于良性的、可持续的状态. 相似文献
400.
罗素的“培养人的理想品性”教育目的观,摒弃了传统教育在教育目的上把人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的价值取向,与传统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完全对立,它对人的本性的终极关怀对当今的职业教育仍有很强的启示。职业教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智力观、人才观、教学观方面加以革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