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9篇
航空   357篇
航天技术   35篇
综合类   97篇
航天   1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张亚琪  廖日东 《推进技术》2021,42(7):1628-1635
为了简化焊接圆管的随机振动疲劳计算,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对比证明了焊接疲劳分析中“结构应力法”所指的结构应力实质同材料力学计算的名义应力是一致的,并以此提出了一种快速开展设计和分析的简化方法,不依赖于FE-Safe软件,且发挥了梁单元模型的效率优势。另外,基于梁单元模型的随机振动计算结果对减震卡箍多方案布置对结构焊接疲劳寿命的影响展开讨论,认为卡箍分散布置和增加数量虽然可以有效避开结构共振频率,然而并不一定会提高焊接疲劳寿命,甚至可能会加速焊接位置的失效,具体布置设计需要结合疲劳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32.
飞行管理计算机ATE综合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对飞行管理计算机进行自动测试的ATE8000系统。重点描述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功能、测试软件的组成、测试流程和实现方法。该系统较好地满足了测试手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3.
与目前和不久的将来的推进系统相比,脉冲爆震发动机(PDE)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并且有可能降低飞行器制造和执行任务的成本,因此在近年备受关注。本文主要讲述一些与PDE实际应用有关的问题:工作频率要求、理论频率换算规律、单燃烧室和多燃烧室对比、PDE实际工程应用以及影响PDE性能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34.
为研究火箭导弹在封闭式储运发射箱内发射时 ,由于密封盖的反射作用使弹箱间隙内存在的复杂燃气流场 ,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子波分析 ,得到了管 (箱 )壁压力时间历程曲线中的燃气射流段是由射流激波振荡 (低频 )和射流噪声 (高频 )两种流动成分组合而成 ,激波振荡沿管壁向弹头方向是衰减的 ,它在低频段聚积的能量与起始冲击波一起都对储运发射箱式定向器具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35.
针对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锥齿轮由行波共振引起的掉块故障,采用瞬态接触动力学分析方法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手段,对行波共振发生时从动锥齿轮的共振特性和应力分布开展研究。基于声测法开展了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锥齿轮行波共振试验,研究中央传动锥齿轮行波共振特性,获取了从动锥齿轮行波共振动频、危险转速以及破坏断裂特征。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试验中出现三节径共振皆是前行波共振,四节径共振是后行波共振;三节径共振危险转速范围为74.2%~76.2%,四节径共振危险转速范围为102.8%~104.2%。数值仿真与试验测试中结构静频值具有一致性,三节径误差小于2%,四节径误差小于5%,验证了仿真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仿真计算四节径行波共振时从动锥齿轮齿根处和辐板应力集中,应力分布形式与齿轮故障复现试验断裂形式基本一致,辐板正面应力值大小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误差在0.5%~9.5%,满足工程级应力预测要求,验证了瞬态接触动力学分析方法对齿轮行波共振应力预测的有效性。试验表明该齿轮结构是否存在初始缺陷是发生齿轮断裂故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6.
针对目前不锈钢梯形内螺纹的加工多采用车削,由此造成螺纹的表面强度和硬度不高,疲劳寿命有限,在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中可靠性得不到有效保证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辅助的不锈钢梯形内螺纹冷挤压成型技术。采用振动辅助内螺纹冷挤压机床,开展了振动辅助不锈钢梯形内螺纹冷挤压试验探究。试验表明,加工出的内螺纹牙高率达到93.2%,表层显微硬度达到300HV以上,牙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0.53μm,牙形和表面质量相比于传统车削加工出的内螺纹均有了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37.
航空发动机中介轴承的动力学减载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3种典型的航空发动机中介轴承各30台份的试车数据统计,得到使中介轴承免受“同步冲击”的原则,即:中介轴承内、外环特征频率同风扇叶片气动激振频率的整倍数接近至2%的范围内的情况为危险区域,禁止发动机在此区域长期工作.继而提出了带中介轴承的转子系统优化迭代的动力学设计方法, 通过调整叶片数目或高、低压转子转速比,直至保证危险区域的范围不超过发动机工作范围(从慢车状态至最大状态)的10%.该方法可使中介轴承免受“同步冲击”,有效地降低轴承滚道上的动载荷,提高中介轴承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38.
分别对收缩通道、扩张通道和直通道中亚声速主流条件下的气膜冷却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主流压力梯度、次流吹风比条件下的主流和次流流场、温度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气膜冷却效率变化和不同发展趋势的因素可归结为主流边界层厚度、主次流自由剪切混合程度、肾形涡的强度和位置等因素。相对于零压力梯度的主流条件,在吹风比较小(M=0.25)的情况下,主流的逆压力梯度一方面增厚边界层、增强了气膜射流对主流的穿透,另一方面减小了肾形涡的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气膜平均冷却效率提高了4.91%。在吹风比较大(M=2)的情况下,主流的顺压力梯度扼制主流边界层的发展、抑制气膜射流的穿透能力,降低肾形涡涡核的位置,从而提高气膜冷却效率达17.40%。   相似文献   
139.
风扇轴高/低周复合疲劳试验方法研究及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风扇轴在轴向力、主扭矩、振动扭矩和旋转弯矩载荷联合作用下,真实模拟试验件边界环境,且不引入额外载荷的要求下进行高/低周复合疲劳(HCF/LCF)试验.采用机械设计技术、液压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提出了轴向力、主扭矩、振动扭矩和旋转弯矩载荷的加载方法,建立了4种载荷的控制系统和标定系统,并设计了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轴试验器.试验器利用计算机测控系统,通过信号提取、电液伺服阀和机械系统可同时实现轴向力、主扭矩、振动扭矩和旋转弯矩载荷的协调加载.结果表明:试验器高周载荷加载频率可达到9Hz,低周疲劳载荷加载精度优于±0.12%,振动扭矩载荷加载精度优于±2%,92.75%的旋转弯矩加载数据精度优于±5%,旋转弯矩误差范围为±9%.试验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线性度.   相似文献   
140.
针对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卫星快速变轨机动时的姿态翻转问题,提出使用二维质量矩控制技术予以解决。首先分析了喷气阻尼力矩对三轴稳定卫星姿态的影响,随后建立了考虑推进剂燃烧过程的完整动力学模型,并从通道耦合以及扰动力矩角度对模型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仿真手段对质量矩控制卫星姿态的可行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考察了发动机不同装药形式以及外形尺寸对控制系统操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维质量矩控制卫星姿态是切实可行的,且短粗型的发动机结构对控制系统设计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