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08篇 |
免费 | 14297篇 |
国内免费 | 292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6973篇 |
航天技术 | 3511篇 |
综合类 | 1549篇 |
航天 | 59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5篇 |
2024年 | 627篇 |
2023年 | 816篇 |
2022年 | 1364篇 |
2021年 | 1418篇 |
2020年 | 1478篇 |
2019年 | 1734篇 |
2018年 | 1873篇 |
2017年 | 1977篇 |
2016年 | 1761篇 |
2015年 | 1833篇 |
2014年 | 1674篇 |
2013年 | 1795篇 |
2012年 | 1908篇 |
2011年 | 1885篇 |
2010年 | 1825篇 |
2009年 | 1844篇 |
2008年 | 1696篇 |
2007年 | 1506篇 |
2006年 | 1367篇 |
2005年 | 980篇 |
2004年 | 834篇 |
2003年 | 699篇 |
2002年 | 694篇 |
2001年 | 593篇 |
2000年 | 464篇 |
1999年 | 400篇 |
1998年 | 288篇 |
1997年 | 254篇 |
1996年 | 199篇 |
1995年 | 166篇 |
1994年 | 181篇 |
1993年 | 224篇 |
1992年 | 148篇 |
1991年 | 327篇 |
1990年 | 275篇 |
1989年 | 302篇 |
1988年 | 215篇 |
1987年 | 88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LDA测量方截面U型旋转通道速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深入了解旋转涡轮叶片内冷通道中的流动特性,用激光多谱勒测速仪(LDA)测量了旋转U型通道中的平均速度分布。通道的横截面积为50mm×50mm,弯管的平均半径与水利直径的比值为0.65,旋转轴与弯管的曲率轴平行。在Re=105时分别测量了转动数Ro=0,0.2和-0.2三种旋转状态下的速度分布。在这三种情况下弯管内侧θ=90°至下游一定范围内都有流动的分离出现。由于不同的旋转状态二次流的方向和强弱不同,导致了分离区大小和通道中速度分布的不同。 相似文献
22.
23.
24.
采用化学平衡的假定概率密度函数(PDF)模型和火焰面模型计算了德国宇航研究中心的超燃室反应流,计算结果与有限速率反应模型的和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使用有限体积法离散Favre平均的N-S方程,湍流模型采用k-ε模型.研究表明:(1)有限速率反应模型在喷氢孔近场,化学平衡的假定PDF模型在喷氢孔远场不能准确捕捉流场的细致结构,而火焰面模型对全流场预测较好,后两种模型的计算时间较有限速率反应模型节省约38%;(2)超燃室内湍流和燃烧相互作用不可忽略,从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来看,火焰面模型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26.
以1mm厚Ti-6Al-4V合金薄板为对象,运用光学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氢氧联合分析仪、显微维氏硬度计,研究了特定累积线能量下90°弯曲角弯折区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弯折区组织与累积线能量输入有关,当累积线能量在适当范围时,材料堆积增厚,极表层出现轻微复熔铸态组织,上层为板条马氏体α′,中层为针状马氏体α′,底层为长大粗化的(α+β)组织;距表层约0.2mm范围吸收间隙元素强烈致使硬度急剧提高并呈明显梯度;累积线能量输入过大,弯折区出现大面积复熔铸态组织并伴有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27.
为了准确反映改性双基推进剂装药在高过载发射条件下的破坏情况,采用基于含累积损伤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的UMAT子程序,对某型火箭弹在过载发射情况下的装药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装药在高过载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和力学特性。结果显示,在最大加速度为1.39×104g的高过载下,最大应力发生在装药底部内孔处;装药径向尺寸变化很小,可以忽略发动机壳体对装药外表面的约束而将其视为自由表面。比较了最大应力强度准则和累积损伤准则对装药在加速度冲击和压强端面冲击载荷下破坏的判断,两种判据的结果都表明,装药在高过载冲击载荷下没有被破坏。 相似文献
28.
基于复合稳定控制结构,对某防空导弹侧向回路过载反馈通道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基于理论分析,结合工程应用实际进行了数学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保持足够稳定裕度的前提下,改进结构的系统快速性好,鲁棒性更优。 相似文献
29.
30.
针对传统方法分析钹式换能器的结构参数较复杂,且分析结果对结构优化指导性不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模型结构参数的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尺寸的钹式换能器的导纳特性、发射特性和接收特性,总结出结构参数变化对换能器性能影响的规律.结果证明,研制出的换能器样品,在消声水池中的实测数据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计算数据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