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506篇 |
免费 | 13618篇 |
国内免费 | 262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5417篇 |
航天技术 | 2933篇 |
综合类 | 1186篇 |
航天 | 52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4篇 |
2024年 | 592篇 |
2023年 | 738篇 |
2022年 | 1226篇 |
2021年 | 1282篇 |
2020年 | 1303篇 |
2019年 | 1659篇 |
2018年 | 1798篇 |
2017年 | 1880篇 |
2016年 | 1694篇 |
2015年 | 1747篇 |
2014年 | 1537篇 |
2013年 | 1654篇 |
2012年 | 1753篇 |
2011年 | 1696篇 |
2010年 | 1625篇 |
2009年 | 1682篇 |
2008年 | 1533篇 |
2007年 | 1323篇 |
2006年 | 1208篇 |
2005年 | 849篇 |
2004年 | 751篇 |
2003年 | 615篇 |
2002年 | 610篇 |
2001年 | 516篇 |
2000年 | 412篇 |
1999年 | 355篇 |
1998年 | 249篇 |
1997年 | 220篇 |
1996年 | 160篇 |
1995年 | 142篇 |
1994年 | 147篇 |
1993年 | 198篇 |
1992年 | 141篇 |
1991年 | 317篇 |
1990年 | 267篇 |
1989年 | 295篇 |
1988年 | 208篇 |
1987年 | 82篇 |
1986年 | 3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整体成型复合材料模型机翼设计、制造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给定的外形设计了四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复合材料模型机翼,通过对所采用树脂基体的化学流变特性的研究,确定其最佳固化工艺条件.采用整体成型技术制备了四种全复合材料模型机翼,并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结果表明,工字梁结构形式的模型机翼具有最高的载荷重量比,其次为C型梁机翼,而蒙皮-夹芯机翼的载荷重量比最小.其中,蒙皮-夹芯模型机翼在测试中表现为加载点上蒙皮压缩破坏;蒙皮-加筋机翼则表现为支点处的剪切破坏;梁式结构机翼均表现为支点与加载点中间的前缘剪切破坏.采用有限元分析模型机翼的强度与破坏过程,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有关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后端到喷管间的空间特征,对三维突扩后突缩内部流场计算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计算中成功地应用了SIMPLE算法解决复杂的三维流场计算问题,并在初场构成、源项离散及松弛系数的选取等方面都进行了调试改进。通过建立计算模型、划分网格、对方程及边界条件离散化和非线性处理,以及线性方程组求解等,计算得到了符合物理规律的数值解,指出了空间涡及二次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15.
采用有限元技术.应用ANSYS10.0建立计算模型,施加边界条件并进行求解,得到螺栓应力分布和位移情况。该计算方法充分考虑了螺栓与玻璃、弧框与螺栓,弧框与玻璃的接触以及螺栓预紧,真实地模拟了该问题.从而为优化螺栓间距和尺寸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产飞机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飞机地面测试调整技术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改造成为必然要求,试飞测试技术将朝着数字化、综合化和通用化的方向发展.飞机全自动化翼面偏转测量平台通过PLC控制系统的开发使实验装置与上位机结合实现了实验过程的自动控制和实时的任务监控,建立了较完整的数据采集通道,促进了飞机自动化测量翼面偏转角度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人工辅助心脏的永磁轴承无位置传感器盘式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电磁场仿真计算方法及结果,并对其温度场进行仿真计算。该电机体积重量小,无机械轴承,避免了对血液的破坏,且运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冲击距与气膜孔方位角对旋流气膜冷却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冲击距Hi与气膜孔方位角α对旋流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六边形供气腔圆形气膜孔平板气膜冷却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五种冲击距参数(0.74D,1.14D,1.54D,1.94D,2.34D)(D为气膜孔直径)和五种气膜孔方位角参数(0°,10°,15°,20°,25°)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研究,得到了绝热壁面气膜冷却效率、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流场空间无量纲浓度分布等随冲击距与气膜孔方位角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肾形涡对旋流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冲击距对绝热壁面气膜冷却效率展向分布规律影响不大,而方位角增加能够明显提高绝热壁面气膜冷却效率及展向气膜覆盖面积,方位角0°模型展向气膜冷却效率最大值为0.42,方位角25°模型的最大值为0.48,相比前者增加14.3%;绝热壁面同一流向位置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随冲击距的增加而增大,随方位角的增加而增大,Hi=2.34D时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最佳,α=20°时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曲线最佳。方位角的增加能够明显破坏流场中存在的肾形涡结构。 相似文献
19.
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航空制造技术》2010,(5)
<正>秉承苏州三光精心制造的传统,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始终将产品性能、可靠性放在首位。随着高品质产品所带来的市场高认可度,苏州三光的产品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工厂和车间。同时,市场对高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approach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detectors and to miniaturized instrument design which are pursued in the Institute of Space Sensor Technology of DLR (the German Aerospace Research Establishment). The instrument design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for a low-weight (3 kg) dual camera system with narrow-angle in-track stereo and wide-angle multispectral features. Each camera has its own signal processor and 0,5 G Bit mass memory. The activities for advanced detector development are concentrated on two different kinds of detectors and instrumentations: infrared detector arrays and instruments at wavelengths out to about 240 μm, and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in the submillimeter and far-infrared spectral rang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