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6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310篇
航空   1709篇
航天技术   408篇
综合类   244篇
航天   67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针对等离子鞘套热力学波动造成电磁波传播特性变化的问题,结合湍流理论、等离子理论和电磁波传播理论,得到了热力学参数波动与介电常数间的关系。计算了不同状态下热力学参数波动引起S和Ka波段电磁波透射和反射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电子密度增大,S波段反射系数变化减小、透射系数变化增大;当Ka波段在碰撞频率10MHz时,反射系数变化增大、透射系数变化减小,在碰撞频率1GHz和50GHz时透射系数变化反射系数变化先增后减。不同高度下波动的影响也不同,S波段透射和反射系数变化随高度升高先减后增;Ka波段透射系数变化先减后增、反射系数变化先减后增而后再次减小。因此,应根据实际环境状态获得波动的包络范围,进而针对性开展测控通信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62.
163.
164.
165.
由于约瑟夫森电压标准的关键器件——约瑟夫森结需要工作在4.2 K的低温环境中[1],而标准使用的其它仪器则工作在室温环境中,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沟通低温环境和室温环境的测试探杆,即可以将偏置电流和75 GHz微波传送到约瑟夫森结上,又可以将约瑟夫森结产生的量子电压输出到校准所需的仪器上。本文对可编程约瑟夫森电压标准的低温探杆的绝热设计、精密电测设计和微波传输设计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6.
通过对桁架结构的静、动态分析,探讨如何建立桁架的有限元模型及计算方法,并利用MSC.Patran/Nastran程序对该结构进行静、动态分析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67.
基于LabVIEW实现神经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择LabVIEW的图形编程语言实现了神经网络.仿真结果表明,通过LabVIEW可将虚拟仪器技术和神经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两者的应用范围,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68.
卫星介质深层充电电场时域差分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易忠  院小雪  孟立飞 《宇航学报》2008,29(1):276-281
根据卫星介质深层充电的物理机制,分别对应介质板正面接地、背面接地和正面背面同时接地三种情况建立相应的介质板深层充电模型,研究了利用时域差分和数值积分方法求解卫星介质深层充电电场的算法,计算了在单能电子束流垂直入射作用下卫星内部介质板(Teflon)深层充电电场,计算结果表明,文章建立的数值计算方法能求解出介质深层充电电场,且计算结果能反映充电电场在介质板中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9.
本文从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入手,在强调审计监督职能的基础上,突出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服务职能,试图建立以内部审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0.
CIV工艺过程中气体传质模型与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立碳布叠层体心立方模型、碳布叠层立方模型和纤维束叠层模型典型预制体的宏观孔隙结构几何模型和气体传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研究了CVI(chemicalvaporinfiltration)工艺过程中孔隙网络结构对气体比渗透率和材料致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孔隙网络的结构与形状是决定反应气体在孔隙中的比渗透率和部件最终致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