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航空   584篇
航天技术   124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2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91.
铺层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榫头层间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榫头在拉伸及拉弯耦合工况下的层间应力特点进行研究。根据榫头结构特点,完成了榫头的铺层设计;基于FiberSIM-ACP软件平台,建立了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榫头有限元分析流程,确定了一种满足层间应力分析精度要求的榫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证实了该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拉伸工况下层间正应力S33的高应力区位于叶身开始向叶根过渡的变厚度位置,该位置处靠近压力面的14层铺层承受拉伸应力;切应力S13及S23的高应力区在同一区域,切应力大小与铺层角度息息相关,0°铺层承受较大的切应力S13,±45°铺层同时承受较大的切应力S13和S23。增加弯曲载荷后S33的高应力区向榫头上端延伸,承受拉应力的铺层数量增加;切应力的高应力区靠近榫头承力面,高应力区铺层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292.
为了研究串列双U型管束换热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开展了模型实验,得到了串列双U型管束换热器布置方式对喷管通道流动压降和换热器回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管通道流动压降随着换热器安装角的增大而增加,邻近喷管收敛状出口位置的换热器安装角对流动压降的影响最为显著,进口附近的换热器影响次之;相对通道内置单个换热器的情形,串列换热器中前置换热器安装角的变化对流动压降的影响有所减弱;较小的前置换热器安装角度导致其回热效率过低,从而导致平均回热效率难以改善;在本文研究的几种布置方式下,安装角为30°-17°-13°的串列换热器布置方式的流动和传热综合性能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293.
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 is developed to model dependent failure behavior among failure mechanisms. Unlike the existing methods, the developed method models the root cause of the dependency explicitly, so that a deterministic model, rather than a probabilistic one, can be established. Three steps comprise the developed method. First, physics-of-failure(PoF) models are utilized to model each failure mechanism. Then, interactions among failure mechanisms are modeled as a combination of three basic relations, competition, superposition and coupling. This is the reason why the method is referred to as ‘‘compositional method". Finally, the PoF models and the interaction model are combined to develop a deterministic model of the dependent failure behavior. As a demonstration, the method is applied on an actual spool and the developed failure behavior model is validated by a wear test. The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mpositional metho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model dependent failure behavior.  相似文献   
294.
为了有效综合动量轮地面试验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复杂试验信息,对动量轮进行可靠性定量分析.提出了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融合大量测试和调试数据、专家知识等多种信息,建立动量轮可靠性模型的方法;采用贝叶斯网络推理技术,对动量轮进行可靠性评估、故障诊断和灵敏度分析,有效解决了动量轮地面试验可靠性分析与评估等难题,为动量轮可靠性试验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95.
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干线客机的动力.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从诞生时起,就在满足飞机需要的前提下,不断完善性能,包括提高推力,降低发动机耗油率与性能衰减率,提高发动机可靠性与耐久性,降低发动机噪声值与排放值等.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为用户提供经济性好,能满足新世纪严格环保要求的发动机,已成为参与新型旅客机发动机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96.
基于Ajax的飞机载荷谱数据库媒体管理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淼  闫光  刘克格 《航空学报》2008,29(6):1586-1591
 飞机载荷谱数据库平台的媒体管理系统相对于一般网站管理系统,存在着媒体文件数量多,分类关系庞杂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有两个需要解决的难点:第一,把媒体文件合理分类,优化媒体文件分类检索关联,以实现快速查看;第二,用户浏览多个分类的媒体文件时,需要多次加载页面,浪费了系统和网络资源。若采用Ajax技术实现请求数据的异步动态加载,一些不变的数据避免了被多次重复加载,减少了每次用户请求所需传送的数据量,达到了快速响应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97.
转子动力特性及动平衡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转子动力特性及动平衡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转子动力特性研究,转子产生不平衡的原因及不平衡所引起的振动特点,柔性转子的平衡条件、平衡特点、评价标准、平衡目的和要求,柔性转子高速动平衡的一般方法,转子新型动平衡方法,转子自动平衡技术.  相似文献   
298.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PT)的性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放电参数以及推力器本体结构等。通过对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的工作原理和物理学模型的分析,研究了PPT的效率、比冲、推力、元冲量、推功比等性能参数与电极结构、电气参数的关系,并设计了实验,对效率、比冲、元冲量等与放电能量、电极间距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效率、比冲、元冲量均随放电能量的提高而增大,元冲量在电极间距为50 mm时大于间距为30 mm、40 mm时的值。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设计高性能PPT的一些优化条件,对PPT的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99.
建立了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的微缺陷有限元模型,对其拉伸力学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对含孔洞、界面脱粘等典型微缺陷的模拟,发现孔洞的存在对材料性能影响不大;界面脱粘对材料承载性能影响最大,脱粘界面面积的大小与复合材料承载能力成反比.微缺陷之间的相对位置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不同,靠近孔洞处界面脱粘比背离孔洞处界面脱粘使材料承载性能下降更大.进一步多颗粒模型的模拟分析,发现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的非线性拉伸曲线与其内部颗粒界面逐步脱粘存在有一定的关系.在开始加载阶段脱粘比例递增较快,在接近破坏时脱粘比例递增减慢.  相似文献   
300.
以某型号发动机压气机叶型生产坐标为设计输入,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叶型反设计方法,以便对该压气机进行反设计计算研究,评估其真实性能,从而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具体反设计过程为:根据等高面叶型生产坐标、设计经验和分析判断给出压气机各级气动参数分布及其子午面布局,得出其S2流面计算结果,然后冉根据S2流面计算结果将生产坐标反设计到流线面上,通过流线上的叶型反设计得出一维、二维及三维计算分析程序所需的计算输入并进行计算分析,对比计算和试验结果,判断反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