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76篇
航天技术   26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14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1.
212.
本文探讨了雷达测量模型方程的非线性,并研究了这些非线性对滤波和平滑精度的影响。我们导出了一种简单的算法,用这种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小非线性所产生的影响。该方法以如下的次序处理雷达观测值:方位、俯仰、距离。用方位残差估算俯仰残差,然后用方位和俯仰的综合结果估算距离残差。用这种算法所得的估算精度与推广卡尔曼滤波法(EKF)的估算精度相比较,可证明前者优于后者。而且,采用这种算法时,其计算复杂度并不超过推广卡尔曼滤波法的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213.
一次性运载火箭的重新使用,将成为发展低成本空间运输系统的关键一步。先前的研究以及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助推器的经验表明,运载火箭构件的回收和再用在经济上是有利的。由于认识到这个事实,NASA/MSFC与先锋航空航天公司签订了称作高级运载火箭先进回收系统(ARS)的第一阶段研究合同。本文论述了研究期间所完成的工作和由此而得到的结论。 先锋公司首先研究了这样一种方法,用它可以在预定点完整回收各种运载火箭硬件,供整修后再用。然后集中精力研究一个回收系统以用于近期很可能用得上的项目,即推进和电子设备舱(P/AM)的回收。 这次研究在如下方面是成功的: ·满意地达到了所有的研究目标; ·按照规定的时间,呈报了所有资料文本; ·对第二阶段试验所用的P/AM回收系统进行了设计,该系统具有成本低,重量轻、性能好,具有定点着陆潜力和使用灵活的优点。  相似文献   
214.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一个用废塑料做成的蜂窝状刚性(道)路面(CRP)设施,从中得出了标准公路当量单轴荷载(ESAL)下产生的应力。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该铺筑面的不同板块、基层、底基层、土基的厚度和弹性性能以及两种不同的胎压。本文将分析出的应力与相同荷载条件下实体(硬)板(solid salb)的应力作了比较。尽管蜂窝状刚性道(路)面的应力高于实体板的压力,但最大应力仍在铺筑刚性道面所容许使用的范围之内。基于荷载抗力和疲劳标准,这种蜂窝状刚性道(路)面能够明显地节省铺筑料、能源和费用,其值可达25%;并能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这种CRP铺筑技术也适用于铺筑停车场、人行道、护坡、渠道衬砌、地面上的地板及类似铺面设施。  相似文献   
215.
216.
日本于1957年成功地发射了一枚小型探空火箭 K-3,这是日本第一枚复合固体推进剂火箭。从那时候以来,对复合固体推进剂进行了许多方面的研制。所研制的聚酯、聚硫、聚氨基甲酸酯以及聚丁二烯聚合物,均被广泛地作为探空火箭或卫星运载火箭的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粘合剂基体。日本研制的端羧基聚丁二烯(CTPB),在工艺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燃烧性能方面,均比其它聚合物好。这种聚合物(JSR·CTPB S-21)已经应用到日本典型的宇航飞行器中,例如 M-3 A、TT-500A、M-13等。另一方面 HTPB 最近作为一种新的优良的聚丁二烯粘合剂材料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它已用于目前正在研制的一些火箭发动机中。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新的 HTPB 聚合物已经进入实用阶段。正在研制的高性能的远地点发动机(ABM)就使用这种 HTPB 推进剂。  相似文献   
217.
十九世纪前大约600年间,黑火药是用于固体火箭的唯一推进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发生了较重要的技术突破,当时 Von Karmau 博士及其同事应用一种有机材料,与无机氧化剂一起,做成推进剂,用于飞机的喷气助飞火箭上。战后,开始了充分的研究工作,使用多种聚合材料,以开创新的能量更高的推进剂。现代固体推进剂枝术开始于50年代中期,那时,专为火箭工业而制备的粘合剂引起了高能推进剂体系的产生。本文叙述沥青粘合剂的使用,以及现代复合粘合剂的使用,这些粘合剂目前已广泛用于当代固体火箭发动机。  相似文献   
218.
随着固体火箭尺寸的增大及推进剂能量的提高,使用连续混合工艺制造推进剂有可能降低由混合机尺寸所引起的危险,同时提高了生产率。另一方面,连续混合工艺亦象其它连续化学工艺一样可以节省开支。由于固体推进剂是结构材料和弹道的产物,其机械性能和弹道性能的重现性是很重要的。本文论述了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219.
MW  Barclay  NK  Williams  罗先志 《空载雷达》2005,(4):25-30
海上监视对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模式特别感兴趣。在海上监视应用中,可以使用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模式来支持对已经用传统搜索功能和跟踪功能检测到的海面目标的分类和可能的识别。  相似文献   
220.
Coupled radiative-convective/photochemical modeling was performed for Earth-like planets orbiting different types of stars (the Sun as a G2V, an F2V, and a K2V star). O(2) concentrations between 1 and 10(-5) times the present atmospheric level (PAL) were simulated. The result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visible/near-IR and thermal-IR spectra, along with surface UV fluxes and relative dose rates for erythema and DNA damage. For the spectral resolution and sensitivity currently planned for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errestrial planet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missions, we find that O(2) should be observable remotely in the visible for atmospheres containing at least 10(-2) PAL of O(2). O(3) should be visible in the thermal-IR for atmospheres containing at least 10(-3) PAL of O(2). CH(4) is not expected to be observable in 1 PAL O(2) atmospheres like that of modern Earth, but it might be observable at thermal-IR wavelengths in "mid-Proterozoic-type" atmospheres containing approximately 10(-1) PAL of O(2). Thus,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both O(3) and CH(4) - considered to be a reliable indication of life - is within the realm of possibility. High-O(2) planets orbiting K2V and F2V stars are both better protected from surface UV radiation than is modern Earth. For the F2V case the high intrinsic UV luminosity of the star is more than offset by the much thicker ozone layer. At O(2) levels below approximately 10(-2) PAL, planets around all three types of stars are subject to high surface UV fluxes, with the F2V planet exhibiting the most biologically dangerous radiation environment. Thus, while advanced life is theoretically possible on high-O(2) planets around F stars, it is not obvious that it would evolve as it did on Ear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