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65篇
航天技术   26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14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种采用介质谐振器的高稳定X波段GaAsFET振荡器已经研制出来。这种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低于±1MHz(-40℃~85℃),其外形尺寸大大地缩小了(20.3mm×12.6mm×8.8mm)。为介质谐振器研制了一种新材料Ba(NiTa)为O3—Ba(ZrZnTa)为O3,这种新型材料具有非常高的Q值和高的温度稳定性。在10GHz和Tf=0ppm/℃时,谐振器的特性为K=29,Q=10000。  相似文献   
72.
本文研究介质薄膜的各种特性:折射率和吸收系数、光散射、结构、显微结构、密度、气体吸收、化学成分、均匀度、附着力、硬度和机械应力、环境影响。Ⅰ、前言适当地选择折射率、薄膜厚度和膜层数目,可以设计出各种通常是很复杂的光学薄膜,这种薄膜设计,要在工业上得以实现,是需要足够数量的高质量镀膜材料,经过处理之后,使薄膜有适当的复现特性。尽管在过去几年中材料科学和镀膜技术有显著的进展,但遗憾的是适合的材料数目仍然有限。单层薄膜的主要介质材料的基本光学性质的研究是 Hass  相似文献   
73.
74.
胡雄 Igar.  K 《空间科学学报》1999,19(3):226-231
对中纬度中频雷达1997年6月82km高度的小时平均风场数据进行了动态谱分析和双谱分析,得到了中层顶区域谱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各向异性的特点,以及行星波,潮汐波和重力波之间相位相干的现象,讨论了中层顶行星波,潮汐波和重力波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5.
北纬30°N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平均风中频雷达观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武汉(30.5°N,114.4°W)中频雷达在2001年1月1日至3月18日、2002年2月5日至3月18日、2002年10月18日至12月31日期间,日本Yamagawa (31.2°N,130.6°W)中频雷达在1997年1月1日至10月17日期间的数据,分析北纬30°N地区上空60-98km高度的中间层、低热层大气平均风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平均纬向风和经向风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平均纬向风在冬季基本为西风,随高度增加,西风减弱,甚至在上部会出现微弱的东风;夏季中间层表现为强烈的东风,低热层则为西风,风向转换高度在80km附近;春季和秋季为转换季节,在春季出现舌状东风结构.80km附近的平均经向风场在冬季以南风为主,在夏季则以北风为主.不同年份的平均风场存在年际变化性,但其气候变化特点非常相似.中频雷达观测结果与HWM93模式结果的气候变化特点符合很好,与其他纬度的平均纬向风气候变化特点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76.
    
The results of the biological space experiment \"Interferon\" performed by two international cosmonaut teams (26 May 1980, and 16 May 1981) aboard space laboratory Solyut-6 are reported: (1) Human lymphocytes separated from blood of healthy donors and placed into \"Interferon I\" equipment could be kept for 7 days in suspension culture under spaceflight conditions. Interferon production could be induced in human lymphocytes by preparations of different origin: virus, synthetic polyribonucleotides, bacterial protein and plant pigment. An increased lymphocyte interferon production in space laboratory compared to ground control was observed. (2) Human interferon preparations and interferon inducers placed in space laboratory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7 days maintaine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 (3) A decrease of induced interferon production and natural killer activity of lymphocytes isola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of cosmonauts was observed on the 1st day on Earth after 7-days spaceflight.  相似文献   
77.
最近研制和测试了一种用于准确测量射频和微波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和Q值的计算机控制的自动系统。在此系统中,谐振曲线的拐点利用联机数字计算机通过数学计算过程进行识别,并利用它计算谐振频率和Q值。这个系统的主重优点是它的结果与谐振电路谐振频率的性能无关,与信号源的3dB点、幅度、频率漂移无关。也与检测器的不稳定性无关。设计、安装并测试了一种在1—2千兆赫之间工作的试验系统,用实验室小型计算机PDP11/34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对整个系统的控制。Q值的测量范围在100—1500之间,估计的谐振频率的不确定度为40ppm,Q值为1000的谐振电路的Q值的不确定度为百分之七。  相似文献   
78.
从轨道上返回实验结果或样品有两种可能性;1)同可返回的(地基的)有效载荷运载器一起返回;2)利用空间的轨道系统(如哥伦布舱)上的专用再入舱返回。所推荐的TAURUS返回系统可在空间站运行期间将小有效载荷(m<20kg)频繁地返回地面。本文根据OHB系统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提出了TAURUS返回方案,叙述了主要的系统部件。即有效载荷舱、弹射装置及辅助装置。根据TAURUS任务的详细分析,并考虑了可能的有效载荷和轨道力学要素,确定了TAURUS系统方案。此外,为了论证系统适应性,还讨论了该系统对轨道系统和有效载荷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79.
80.
    
Issues about commercialization of space have been a growing concern in the past decade for the space commun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work from a team of 51 students attending the Summer Session Program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University in Bremen, Germany. CASH 2021 (Commercial Access and Space Habitation) documents a plan that identifies commercial opportunities for space utilization that will extend human presence in space, and will chart the way forward for the next 20 years. The group selected four commercial sectors that show the most promise for the future: tourism, entertainment, space system service, assembly and debris removal,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production.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heir research. Historical activities in each of the commercial sectors are reviewed along with the current market situation. To provide a coherent background for future commercialization possibilities a scenario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scenario includes a postulated upon ideal future and includes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space industry over the timeline of the study. The study also presents a roadmap, within the limited optimistic scenario developed, for the successful commercialization of space leading to future human presence in space. A broad range of commercially viable opportunities, not only within the current limits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but also among the many new developments that are expected by 2021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