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2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257篇
航空   977篇
航天技术   337篇
综合类   151篇
航天   53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模糊推理是广泛应用在人工智能AI中的一种不精确推理方法 ,本文采用MAX -⊙复合运算和模糊关系Rb,依据J.F .Baldwin真值限定概念 ,给出在离散隶属函数下的多维Sugeno -Takagi模糊推理算法。  相似文献   
122.
卫星红外辐射场理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红外辐射场理论建模通用框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卫星的几何构型进行建模;通过背景辐射的非均匀化考虑,根据相应的物理模型对卫星温度场和红外辐射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卫星外表温度场和红外辐射场分布。  相似文献   
123.
死区非线性是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非线性误差之一,抑制死区非线性可以减小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输出噪声和漂移.分析了死区与分辨率和阈值的关系,给出了数字闭环光纤陀螺死区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提出调制信号与探测器输出信号之间的电交叉耦合及进入相位调制器的调制误差信号是产生死区的干扰源.给出了干扰信号的频率和相位特征,并分析了干扰信号跟踪、锁定输入信号的过程.将反馈干扰通道的部分积分模型和理想的数字闭环光纤陀螺模型结合,建立了带死区的陀螺模型.基于陀螺模型及相位调制信号与死区的关系,推导出了死区产生的条件及死区造成的陀螺输出偏差.死区影响因素的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验证了陀螺模型和死区产生条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4.
计算了不同涂覆介质的反射系数,利用图形电磁计算方法计算了平板和圆柱的涂覆不同介质的雷达散射截面,并且为了增加图形电磁计算的通用性引入了归一化因子。结果表明,此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5.
分析了小卫星的姿态动力学及运动学方程;利用姿态动力学方程为一动力学参数矢量的线性函数这一事实,考虑存在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方法;证明了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控制系统全局渐近稳定。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6.
Zr-Al-(Ni-Cu)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喷射铜模铸造法研究了Ni和Cu含量对Zr-Al-(Ni-Cu)四元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铸态合金的相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非晶合金的热学性能.结果表明:Zr-Al-(Ni-Cu)四元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远大于Zr-Al-Ni和Zr-Al-Cu三元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Zr65Al7.5Ni10Cu17.5合金显示最高的非晶形成能力,其非晶形成临界直径可以达到7 mm.相似元素Ni和Cu在一定比例下共存,使液态合金的熵值增加,自由能降低,从而有效提高了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27.
基于增量模型的BTT导弹新型解耦补偿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倾斜转弯(BTT, Bank-To-Turn)导弹传统动态逆控制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增量模型的BTT导弹解耦补偿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一种描述从当前动态转移至期望动态的BTT导弹增量模型,消除了难以测量或不确定较大的模型部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动态逆控制思想设计了BTT导弹的增量式解耦跟踪控制律,与传统动态逆相比,该控制律对模型的依赖程度大幅降低;为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对干扰的适应性,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干扰估计/补偿策略;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8.
为探索射弹破岩方法,对一种截面为“风机叶片”式的异型弹芯的撞击原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其撞击过程的一维动力学响应模型,计算获得了该弹芯的运动变化特征参数,并讨论了关键结构参数对撞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弹芯撞击过程中头、尾速度之间为线性关系,近似满足伯努利方程;同时,减少头部内倾角,增加预制刻槽数目均有利于扩大对异型弹芯对岩体的横向破岩范围.  相似文献   
129.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w-dose carbon ion irradiation on reproductive system of mice, the testes of outbred Kunming strain mice were whole-body irradiated with 0, 0.05, 0.1, 0.5 and 1 Gy, respectively. We measured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DNA DSBs) and oxidative stress parameters including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and testis weight and sperm count at 12 h, 21 d and 35 d after irradiation in mouse testis. At 12 h postirradiatio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DNA DSB level but no pronounced alterations in MDA content or SOD activity were observed in 0.5 and 1 Gy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t 21 d postirradia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sperm count and distinct enhancements of DSB level and MDA content in 0.5 and 1 Gy groups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At 35 d postirradiation, the levels of DNA DSBs and MDA, and SOD activity returned to the baseline except for the MDA content in 1 Gy (P < 0.05), while extreme falls of sperm count were still observed in 0.5 (P < 0.01) and 1 Gy (P < 0.01) groups. For the 0.05 or 0.1 Gy group,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DNA DSB level and MDA content between control and at 12 h, 21 d and 35 d after irradiation, indicating that lower doses of carbon ion irradiation hav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permatogenesis processes. In this study, male germ cells irradiated with over 0.5 Gy of carbon ions are difficult to repair completely marked by the sperm count. Furthermore,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may be chronic or delayed in reproductive system after whole-body exposure to acute high-dose carbon ions.  相似文献   
130.
以三颗非共轨的Walker星座卫星为研究对象, 对航天器无需变轨与其接近的可能性进行研究. 将Lambert方法得到的航天器轨道作为初始轨道, 利用遗传算法对初始轨道进行优化. 对初始轨道在参考时刻位置和速度的改变量进行编码,形成对应的种群. 以航天器与星座卫星之间的最近距离为适应度函数, 通过种群的繁殖得到优化结果. 结合仿真算例, 分析了最小二乘算法和遗传算法在轨道优化中的优劣以及接近过程中轨道摄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 遗传算法适用于所提出的轨道改进问题. 研究结果可为单航天器无需变轨对星座多星接近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