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40篇
航天技术   2篇
航天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一种用于捕捉间断多维任意单元的有限元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差分格式构造过程中对三阶、四阶人工粘性及熵增条件的分析,构造出适合于非结构单元的有限元法。计算实例表明,这种方法能较好地捕捉间断,激波前后的伪振荡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32.
本文用一种高分辨率、无波动有限元法对三维空腔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计算结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激波的移动,剪切层的波动,旋涡的变化和三维分离,其流场分辨率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3.
 在作者提出的有限差分-有限元混合方法的基础上,将差分法中的三阶无波动、无自由参数的ENN格式较成功地推广应用到有限元法中,为发展高精度有限元格式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34.
在文献[1]结合NND格式思想^[2]提出的有限元格式基础上,给出一种有限差分-有限元混合方法。通过求解完全Navier-Stokes方程,得到了高超声速情况下钝头体轴对称绕流的较满意结果,同时讨论了网格Re数对驻点热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张学军  姜贵庆 《宇航学报》2009,30(6):2417-2420
高速飞行器的体—翼干扰区热流精确预测对于飞行器生存能力与战术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 意义,是高性能飞行器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体—翼干扰区流场的复杂性,目前尚 无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热环境预测方法,在分析体—翼流场特性的基础上应用文献[1 ]的压力—热流关系式,提出体—翼干扰区的热流预测方法,即压力由N-S数值解给出,热 流应用压力—热流关系式得到,炮风洞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预测方法的可 靠性 。
  相似文献   
36.
本文结合有限元法的特点,从连续方程出发给出一种关于物面密度的数值边界条件,它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有粘或无粘高速流动的求解。  相似文献   
37.
高超声速流中局部构件上质量引射的热防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周伟江  姜贵庆 《航空学报》1999,20(3):193-196
通过数值求解N-S方程,研究了局部构件上质量引射对表面热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参数包括引射速度、引射区域大小、引射方向和引射位置。研究表明,质量引射可有效地降低表面热流峰值和热流分布,其原因:一是改变了局部分离流动特性;二是改变了当地的附面层结构,而附面层特性的改变是主要的影响。引射效果与引射速度关系密切,引射方向对结果影响不大,引射效率最高区域为无引射再附点后的高温高压区,在该处引射质量可有效地减缓高速外流对构件的冲击。  相似文献   
38.
成功的利用参数辨识的灵敏度法对防热涂层材料的热导率进行了参数估计.利用不同状态试验结果辨识的材料热导率对同类涂层材料是相同的或者接近相同,表明辨识的结果是可信的.把辨识的结果用于涂层材料热防护性能预测,与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39.
结合长时间非烧蚀热防护的技术需求,在固定壁面温度的条件下,对多孔材料传导-辐射耦合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材料的隔热性能与材料的使用环境及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减小内部孔隙的特征尺寸,增加材料的密度和固体材料的比率有利于降低隔热材料的等效热导率,并延长材料达到热平衡的时间;同时达到平衡时,材料的背面温升与背面散热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
缝隙流动分析及其热环境的工程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对不同外界流动条件下缝隙内的流动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确定了狭窄缝隙内的流动结构和缝隙内气体的传热过程,经过适当而合理的简化,得出了缝隙内气体的传热模型及热环境计算模型。用有限差分方法对缝隙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不同外流条件下缝隙内热环境受外界气流影响深度与来流参数的关系曲线。从缝隙流动机理方面说明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并对缝隙内热环境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和试验证明,提出的计算方法具有工程实用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