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4篇 |
免费 | 504篇 |
国内免费 | 24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21篇 |
航天技术 | 351篇 |
综合类 | 340篇 |
航天 | 4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89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98篇 |
2010年 | 129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75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气动除冰类飞机结冰风洞试验适航审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用飞机为获得型号合格证,应按照有关结冰适航规章条款进行结冰适航验证,如何解读适航条款要求并制定有效的符合性验证流程,是进行适航合格审定的关键。本文以Y12F气动除冰飞机结冰风洞试验的实际工程为例,以相关结冰适航文件为基础,结合国际最新的飞机结冰研究成果,研究并总结了目标试验状态设定、设备选择、试验状态的等效转换、模型研制、风洞试验等适航审定要求和技术。构建的结冰风洞试验适航审定方法,有效地指导完成了Y12F飞机除冰系统的适航验证工作,完成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同时审查,为获得CAAC和FAA型号合格证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242.
针对在载荷识别计算中经常遇到的累积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每个时间步长内迭代修正的载荷识别算法。首先利用拟静态算法得到载荷初值,再使用数值迭代算法对其进行修正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修正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小由于累积误差导致的发散,得到收敛的识别结果。针对上述算法,本文以多输入多输出简支梁为模型,分别分析了区间放大系数、区间分割系数和精确度指标3个计算参数对于识别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参数的选择对算法的效率和精度影响很大,不当的参数甚至可能引起识别结果严重发散,所以选择合适的计算参数对于数值修正算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43.
随机振动台根据功率谱密度(PSD,Power Spectral Density)生成的信号为高斯信号,而实际振动环境有时是非高斯的,因此随机振动实验常常无法准确模拟产品在真实振动环境下的失效情况。通过两个案例分别对均方根值(RMS,Root Mean Square)不随时间变化和随时间变化的非高斯随机振动进行了模拟方法研究。案例1利用Hermite多项式法对高斯信号进行了转换,在保证功率谱密度不变的同时得到了具有指定峭度的RMS不随时间变化的非高斯信号,但该方法对于输入的峭度有限制,当输入峭度大于10时,误差达到了20%。案例2利用一种新方法对实测的RMS随时间变化的非高斯振动进行了模拟,模拟后得到的非高斯信号和实测信号具有相同的功率谱密度、峭度以及概率分布,验证了新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44.
245.
针对一些难达稳态过程的模型不易辨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象模型参数和状态方程初值同时辨识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不进行装置实验,仅使用装置历史数据就可进行在线辨识,且适用于系统处于非稳定状态的阶跃响应数据.闭环控制系统辨识仿真和实际应用表明,应用该方法辨识出的对象特性进行PID参数设计,效果明显,并且使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46.
颗粒冲刷条件下硅橡胶绝热材料烧蚀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颗粒冲刷条件下硅橡胶绝热材料的烧蚀规律和特性,采用一种颗粒冲刷状态可调的实验发动机,以添加有短切碳纤维和高硅氧玻璃纤维的硅橡胶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颗粒聚集浓度范围为34.5~75.3kg/m3,冲刷速度为9.4~35.9m/s,角度为19.3°~55.5°条件下的13次热试车实验,获得了颗粒冲刷状态参数和炭化烧蚀率之间的宏观影响规律,通过对试验后试件的宏观形貌和微观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硅橡胶绝热材料的烧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和EPDM绝热材料的烧蚀规律和特性不同,实验条件下硅橡胶炭化层更厚且致密,硅橡胶材料的最大烧蚀率随颗粒聚集浓度变化较为敏感,当超过50kg/m3临界浓度值时,烧蚀率随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大。最大烧蚀率随颗粒冲刷速度增加而增大,并呈现出先急剧增加后缓慢增加的趋势;(2)在颗粒冲刷速度较低条件下,硅橡胶材料烧蚀率要高于EPDM的,在颗粒冲刷速度较高条件下,硅橡胶耐冲刷性能要略优于EPDM的;(3)硅橡胶的热分解温度区间约为623~989K,在烧蚀过程中,高硅氧纤维和硅橡胶分解产生的Si O2会渗透到炭化层骨架中,进一步和C反应形成Si C,从而使炭化层致密化,具备耐冲刷特性;(4)通过分析烧蚀形貌和微观特征,初步提出了三层一面(基体层,热解层,炭化层,冲刷面)的烧蚀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