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06篇 |
免费 | 9488篇 |
国内免费 | 205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9099篇 |
航天技术 | 1537篇 |
综合类 | 534篇 |
航天 | 24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1篇 |
2023年 | 282篇 |
2022年 | 460篇 |
2021年 | 540篇 |
2020年 | 650篇 |
2019年 | 1287篇 |
2018年 | 1446篇 |
2017年 | 1394篇 |
2016年 | 1378篇 |
2015年 | 1361篇 |
2014年 | 1160篇 |
2013年 | 1210篇 |
2012年 | 1167篇 |
2011年 | 1122篇 |
2010年 | 1130篇 |
2009年 | 1142篇 |
2008年 | 990篇 |
2007年 | 841篇 |
2006年 | 715篇 |
2005年 | 493篇 |
2004年 | 473篇 |
2003年 | 381篇 |
2002年 | 406篇 |
2001年 | 364篇 |
2000年 | 302篇 |
1999年 | 326篇 |
1998年 | 261篇 |
1997年 | 222篇 |
1996年 | 167篇 |
1995年 | 141篇 |
1994年 | 145篇 |
1993年 | 207篇 |
1992年 | 141篇 |
1991年 | 317篇 |
1990年 | 265篇 |
1989年 | 297篇 |
1988年 | 209篇 |
1987年 | 85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局部附面层吸除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低速条件下局部附面层吸除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五孔气动探针测量了叶栅出口截面气动参数,并对叶片表面静压进行了测量,详细分析了局部吸气方式、吸气量和吸气位置对叶栅出口截面总压损失和负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和中间吸气方式均能够有效吸除叶栅流道内低能流体,增加叶栅的气动负荷,从而提高叶栅的气动性能;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对叶栅气动性能的改善要优于吸力面中间吸气;叶栅气动性能的改善主要在靠近叶展中部区域,而对角区核心区和端部区域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92.
893.
894.
895.
小孔辅助射流提高气膜冷却效率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计算手段,模拟普通的圆柱形单孔结构和小孔辅助射流结构在不同吹风比下的流动和换热,侧重通过直观演示气膜孔下游反向对旋涡对(肾形涡)的生成、发展以及相互作用过程,揭示小孔辅助射流改善气膜冷却效果的机理.结果表明:与单孔结构相比,小孔辅助射流结构,由于小孔射流的干涉作用,主孔射流形成的肾形涡的尺度和强度均有较大程度的减小,冷气射流与主流的掺混减弱,对冷气的向上抬升作用减小,避免了冷气穿透主流脱离壁面,大大提高冷却效率.随着吹风比的增加,与圆柱形单孔相比,气膜冷却效果改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96.
直升机/发动机系统变旋翼转速串行优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于直升机/涡轴发动机综合控制的变旋翼转速串行优化方案.首先基于Levenberg-Marquarat(L-M)算法/一维最优搜索算法,在保证直升机飞行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寻优得到旋翼所需最小功率,再通过优化发动机操纵量,在保证发动机约束成立的条件下得到当前发动机运行最优工作点,即达到直升机巡航时油耗最小或者涡轮前温度最低.最后,在UH-60直升机/涡轴发动机综合控制仿真平台上进行了最小油耗控制模式的仿真,数字仿真结果表明了该串行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7.
纳米材料在反舰导弹隐身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反舰导弹的隐身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特性,指出纳米材料在隐身设计中的优势,给出了纳米材料在反舰导弹隐身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了采用纳米材料后反舰导弹的红外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898.
899.
900.
在低速风洞上,对某型弹用涡扇发动机涡轮低压导向器原型和改型进行了变工况条件下的详细流场测量。与原型低压导向器相比,改型低压导向器多种几何参数发生了改变,主要包括采用优化的子午型线、正弯叶片、后部加载叶型以及前缘负冲角设计等,因此二者的冲角特性有较大差异。实验分别对两种导向器叶栅测量了3种工况条件,分别为正冲角工况、设计工况和负冲角工况,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改型不仅在设计工况下能量损失较小,而且具有较好的攻角适应性,表现为在所测工况范围内叶栅出口总压损失随工况的变化幅度很小,而原型出口损失则对冲角敏感,损失变化幅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