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1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407篇
航空   1003篇
航天技术   561篇
综合类   405篇
航天   4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弹道快速解法-样条边值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志刚  徐后华 《宇航学报》1995,16(3):109-111,39
本文提出了一种弹道计算的新方法,样条边值法,它具有精度高,收敛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2.
根据轮毂上曲面的特殊性,提出了采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编程,实现数控加工,以取代传统的加工方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3.
一种先进复合材料受力件的制品,如何检测内部是否有分层脱胶,曾遇到很大的困难。本文阐述如何结合实际解决这一难题,从而免受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介绍了适于爆轰实验研究的透射式高速纹影仪。该设备具有较高的测试灵敏度。应用它观测了铅和钢样品自由面的微物质喷射现象,取得了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5.
气动伺服弹性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超  黄超  吴志刚  唐长红 《航空学报》2015,36(4):1011-1033
飞机、导弹等飞行器的气动伺服弹性(ASE)问题源于空气动力、结构弹性以及控制系统之间的复杂耦合。随着飞行器朝着结构更轻、速度更快、性能更好的目标发展,该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飞行安全与性能。经过六十余年的研究,国内外在ASE分析、综合与试验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近十余年来,若干新问题因非常规构型飞行器设计的发展而暴露出来,对ASE研究施加巨大挑战,值得重点分析。鉴于此,讨论了ASE分析中的刚弹耦合、非线性、推力矢量以及系统辨识等问题,对ASE综合中的阵风减缓、颤振主动控制和ASE优化问题加以阐述,强调了ASE试验中需要重视的技术,简要介绍了近十余年国外代表性的ASE试验项目案例,指出了一些ASE研究的新动向,并对国内的ASE研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6.
This paper provides a general proof of unification between two concepts of radar target angular glint. The analysis of a two-point target model, consisting of an electrically and magnetically ideal dipole, shows the relation, difference, and equivalent condition between them more clearly. Angular glint has been synthesized from the measured data of radar echo phase, and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  相似文献   
107.
介绍了“轮廓仪的多参数微机测量系统”的构成和技术指标,阐述了设计硬件电路和编制数据处理软件的方法,最后对系统的测量精度进行了测试与比对。  相似文献   
108.
A novel two-layer low Earth orbiting (LEO) satellite network is proposed. Comparing with a single layer global network, not only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but also the number of satellites can be reduced. The main ideas include (1) to raise the altitude of the original global network, and (2) to add several satellites at lower altitude to form a regional network to serve calls from the areas of heavy traffic. In order to fully utilize the benefits of the two-layer network, additional functions such as adjustable beam and dynamic channel management are added. Call blocking rate is derived.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several interesting phenomena.  相似文献   
109.
大气行星波对LF和VLF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最大熵谱估计方法,对1985-1987年三个冬天,在东半球(20°S—65°N、13°E—141°E)白天观测的LF和VLF电波相位、幅度、卫星观测的Ly-α射线通量及高纬上空的行星波活动等大量资料,进行了熵谱分析。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1)LF和VLF电波的相位具有2—2.2天、3—4天、6—12天、12—20天、20—32天周期范围的行星尺度扰动.Ly-α射线辐射通量主要具有20—32天周期范围内的波动.(2)发现在中纬地区冬天观测的LF电波幅度大的扰动与高纬60°N上空观测的行星波H_1的变化规律非常一致. 波形结构的主要峰和谷几乎完全对应,仅在时间上前者约滞后3—4天.计算给出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65—0.85之间.根据观测事实和谱分析结果对比,作者认为LF和VLF电波相位、幅度周期在20天以上的扰动主要受太阳Ly-α辐射通量变化的控制.冬天其周期在2—20天范围内的扰动,主要受来自对流层和下平流层中激发的大气行星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A novel approach using eigenstructure assignment is developed for the design of excitation controllers for synchronous generators. The computation procedure for the method is easy to apply, and an exact solution can be obtained without iteration. Controllers designed by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be easily implemented by means of proportional-integral (PI) controllers.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in reaching an optimum selection of closed-loop eigenvalues are addressed. Time-domain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sign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